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中心>专题库>2024年专题库>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专栏

银川:用好人才“关键变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5-26 10:00:00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面临新时代发展环境,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人才。随着我市聚力打造“三都五基地”、加快建设“两地五中心”,科技创新人才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变量”。当前,银川市大力培养“科技副总”“周末工程师”及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积极锻造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推动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中各尽其才、竞相奔腾。

  “科技副总”担当科创先锋

  如何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人才链?2023年开始,银川市创新提出“科技副总”,让高校人才和企业双向“联姻”,真正打破身份桎梏,紧扣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构建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格局。

  去年9月,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慕松有了一个“新身份”——担任天地宁夏支护装备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

  作为银川市遴选的首批62名“科技副总”之一,慕松形容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恋爱”,“在为期两年的聘任时间里,我和企业不断磨合、探索,就像谈恋爱一样,最大限度让科技成果落地,让这场‘恋爱’变成实实在在的联姻。”

  在企业任职期间,慕松除承担高校教学和科研任务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企业,并且是“拖家带口”上班。

  原来,为了让学生更精准掌握实际生产应用中的需求,慕松带领宁夏大学的机械、化学、材料等各领域老师和研究生,将课堂搬到了企业生产一线,真正了解贴近市场的技术需求,找到解决瓶颈的有效办法,更好地将实践与教学、科研结合。

  天地宁夏支护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主营液压支架研发制造、煤机装备结构件制造及技术开发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当前在液压支护设备领域,定制化的需求迫使企业必须以创新为要。

  而尝试从高校请“外援”的创新思路,也让企业不断尝到甜头。据了解,慕松及其团队入驻企业以来,着重攻克“反变形窄间隙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及“高端液压支架立柱绿色防腐涂层关键技术”。

  其中“反变形窄间隙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主要解决厚板结构件传统焊接技术坡口尺寸大、工作强度大、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完成的中试应用证明,该技术大幅度减小了焊丝的填充量,厚板结构件制造过程成本降低10%左右。”慕松说。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而“科技副总”的走马上任,则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据了解,继去年选聘首批62名“科技副总”后,今年我市将继续选聘75名“科技副总”。银川市科技局科技人才科赵璐介绍:“今年合作领域更为广泛,参与的高等院校也更多,同时我们还以‘周末工程师’的方式延伸到区外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

  科技领军人才汇聚创新“雁阵”

  当“科技副总”链接起科技、高校和企业资源之时,我市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高层次创新为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积蓄人才势能。

  近日,记者走进宁职—晓鸣农牧学院,见到了宁夏蛋鸡产业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的有关负责人郭磊,作为我市重点培养的科技领军人才,近年来他高度聚焦蛋鸡行业发展和企业出现的共性关键性问题,近五年牵头设立了20余项科研课题,主持宁夏地方标准《蛋鸡福利养殖管理技术规程》1项,参与团标《农场动物福利要求 非笼养蛋鸡》1项,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科技成果登记2项。

  过去一年中,郭磊重点聚焦“蛋鸡减排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这个项目的创新性就在于低碳的方向。”郭磊介绍,目前中国养殖有全世界35%至40%的蛋鸡,在减碳降排方面有着较大的需求,他希望通过研究蛋鸡全生命周期,探索蛋鸡的碳排放机制,建立起衡量碳排放的标准,再围绕模型测算提出减碳措施。

  郭磊表示:“入选全市科技领军人才,我觉得给我们团队增强了科研信心,能真正让我们安心结合生产一线进行科研,让成果写在企业实际生产中。”

  近几年,像郭磊这样的科技创新人才在《银川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的选拔培养办法》等政策支持下,面向企业生产需求潜心研究、矢志攻关,为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遴选培养科技领军人才22名。其中,培养期内首批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3名,共承担区市各类科技项目23项,总经费达867万元,共牵头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8项,累计获得和受理授权专利37件,发表代表性论文2篇,登记科技成果共27项,培养技术人才20余名。共享装备的杨军、鑫晶盛的石刚、威力传动的蔡训堂等领军人才分别在各自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团队形成集智倍增效应

  拼发展,首先拼的是人才。

  近些年,银川市逐步健全了“以科研项目助推人才成长、以人才成长带动团队建设、以团队建设助力科技创新”的人才良性发展机制。2022年以来,围绕重点产业,在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领域,我市引导支持建立科技创新团队49个,长期持续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瓶颈攻关。

  以王小龙为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团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所在的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生产制造和应用的科技型企业。“公司现在更多是聚焦柔性、个性化定制,形成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王小龙在装备制造业深耕20余年,见证了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再到掌握关键技术的蜕变,他深谙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面对我市产业发展的紧迫需求,该企业通过本土人才发掘培养和人才引进的模式,建立起“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团队”,吸纳了2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等领域,展开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系统研发。企业从早期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研发,到如今的FMS柔性制造系统研发,一路成长离不开创新团队的攻坚克难。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中,我们更应该站出来承担企业责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和产业化。”王小龙说,多年发展离不开区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其“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团队”被纳入2022年度银川市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划,支持的50万元培养经费将按照40%、30%、30%的比例分3年拨付,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提升、人才服务保障、科技学术研究和创新活动开展等支出。

  扎根制造业的高端人才,活跃在数字产业的算法工程师,奔跑在农业领域的技术专家……这些在各行业各领域发光发热的科技创新人才逐步成长为银川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面对人才的倾情奋斗,银川也用“真金白银”和“真招实招”体现真心真意,例如强化项目绩效管理,严格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健全人才引育、激励、使用机制,常态化做好科技人才培养选育各项工作,也以此换来人才的“青睐有加”。王小龙表示,未来他将带领团队持续聚焦银川打造“三都五基地”发展目标,结合视觉技术、激光技术、机器人技术和AGV技术,深入开发复合式机器人,为新材料新能源等企业提供全系统、全流程制造的解决方案。

  记者 梁小雨

【责任编辑:张方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