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中心>专题库>2023年专题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头条报道

牢记嘱托“银”风破浪 先行示范勇毅前行——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三周年之际

时间:2023-06-09 09:13:21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流经银川平原的黄河水平静舒缓,滋养着两岸的湖泊湿地和千里沃野。(2021年6月4日摄)记者 李靖 摄

  殷殷嘱托,声声入耳;绵绵厚望,念念于心。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母亲河黄河的真情切意、对巍巍贺兰山的亲切关怀和对勤劳宁夏人民的深厚感情,把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镌刻于塞上大地。  三年来,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激荡于银川这片塞上沃土,回响在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漫漫征程中。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不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三年间,银川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赋予的“六项重点任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贡献首府力量。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擘画定向。今天,塞上江南春潮涌动,湖城银川奋楫在前。一声声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奋斗号角响彻云霄;一幕幕厉兵秣马示范引领的实干场景催人奋进。

  乘风破浪交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

  “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把脉定向。

  一时间,浩荡春风拂过银川大地,吹醒了破土而出的磅礴力量,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热情。三年来,银川市坚持把产业作为发展之要、就业之本、税收之源,把实体经济的主攻点放在产业上,坚定不移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突出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进而抓集群、三产抓扩容、整体抓提升。

  走进锦洋绿储共享储能项目,新能源发电迸发出的强大力量令人震撼。“宁夏的新能源发电量高,电力资源丰富,作为能源储蓄池,共享储能电站能调整电力峰谷,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支持。”锦洋绿储共享储能项目负责人曾兵阶说,作为今年苏银产业园第一个落地开工的项目,园区管委会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一对一”服务,项目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开工建设。

  储能项目是银川市“三新”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更是未来几年银川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的强力引擎。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有效填补了地区新型储能产业空白,激活带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更提升了银川乃至自治区高端制造业水平。

  “三新”产业破解了银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聚焦“三新”产业,突出全产业链升级、集群化发展,银川正全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的“两都五基地”。

  追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轨迹,一份份精彩有力的高分答卷接踵而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年度斩获国际金奖72项;隆基、中环等头部企业产能加速释放,欧晶太阳能级石英坩埚等15个关联项目签约落地,光伏全产业链加速集结;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隆基5GW单晶电池项目投产达效;鑫晶盛3500吨工业蓝宝石、盾源聚芯半导体硅部件项目建成投产,工业蓝宝石产能全国领先;枸杞及衍生制品研发方兴未艾,产品远销27个国家和地区;蒙牛4500吨高端液态奶数智化工厂一期建成投产,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扩规提质,乳制品产能达147万吨/年;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落地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实现经济、民生双丰收,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跻身全国数字城市百强……

  历数这一份份高分成绩单,银川市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科科长姚升激动不已。他说:“今年以来我们聚焦‘三新’产业发展、‘两都五基地’建设,坚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全年谋划项目848个,总投资34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2亿元,产业投资占比达到86%,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三新”产业发展、“两都五基地”建设筑巢暖巢,诸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大型央企和各地知名企业抢滩银川、抱团发展。崭新的面貌、全新的力量,让这座城市彰显着新气象、新作为、新担当。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不断跃入眼帘。2022年,“三新”产业产值增长37%,R&D投入强度首超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产业聚链成群之势凸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两都五基地”的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历史的跨越、华丽的蜕变,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银川全方位落地、贯彻性落实的结果。放眼未来,一个发展中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银川,清晰可见、近在咫尺。

  志在万里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推进改革”,“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总书记言辞真切,对塞上江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寄予厚望。

  三年来,银川创新建立改革统筹协调、推进落实评估问效机制,完成200余项改革任务,强力推进“六权”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改革发展的力量,让银川张开双臂,迅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依托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叩响全球智慧城市峰会、国际葡萄酒大赛等国际性盛会大门,银川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去年8月,银川经开区与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了总投资5亿元的宁夏鑫晶新材料石英坩埚扩产项目。“公司再次选择在银川经开区投资,不仅是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和布局,更是被这里优越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所打动。银川市各部门的服务一级棒,让我们在银川真正实现了创业无忧、轻松营商。”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石刚说。

  慕名而来,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选择再次证明了银川把企业家当自己人的拳拳诚意和满满热忱。以“打造西部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目标,银川优化调整1258个办理事项,精减了30%的材料、21.2%的环节、51.6%的时限,先后推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体式集成审批”和“1230审批制度”三轮改革,让“一枚印章管审批”向“一枚印章管数据”持续升级。

  如今,银川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提升至99.6%,全区第一、全国领先,“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示范引领标杆城市,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虽地处西北,但敢想敢拼的银川却用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换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在聚水成海的洪流里,改革不遗余力,发展永不停歇。面对资源与开发这一时代课题,银川用改革之力换来发展日新。近年来,银川市系统集成、精准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六权”改革,在“点上”重点突破、“线上”压茬推进、“面上”全面推开,加快推动资源要素价值发现、增值增效。

  斗转星移峥嵘路,踏过烟云万千重。回首改革走过的每一个瞬间,惊喜跃然纸上:碳排放权改革早于自治区部署,打响全区改革“第一枪”;西夏嘉酿、恒康科技两家公司完成全区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第一单”;贺兰县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第一槌”;兴庆区河滩村迈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第一步”;志辉源石酒庄获颁全区国有农用地经营权“第一证”……首府银川正以首府担当,走在前、作表率,一个个“第一”彰显了银川敢为人先的拼劲和干劲,也诠释了坚决落实总书记嘱托的底气和信心。银川,必将为加快实现“四个示范引领”、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贡献全部力量。

  田畴沃野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总书记的深切牵挂如旭日般温暖、春雷般有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下,闽宁协作开辟了东西部协作的新机制,走出了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反贫困治理的成功范例,带动两地干部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接续奋斗。闽宁镇从1997年人口不足800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500元的闽宁村,发展成为2022年底人口6.6万、人均可支配收入16775元的闽宁镇,广大群众已经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致富”的观念转变。

  “原隆村的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主要加工生产枸杞、蜂蜜、中药材等当地农特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卖货。武河村计划新建宾馆、特色民宿和农家乐,提升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消费档次。福宁村在农业园内建设第三代设施温棚40栋、拱形蔬菜大棚12栋……”永宁县委常委、闽宁镇党委书记周德强难掩内心激动。

  2022年,闽宁镇捧回“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这一闪耀荣誉,总书记“刮目相看、一以贯之”的厚望至今回响在每一位银川儿女心中。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断强化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整治人居环境,加强基层治理……一声声贯彻落实总书记嘱托的拼搏号角,响彻闽宁镇、激荡城乡间。

  跑好脱贫攻坚“接力赛”,是系在闽宁镇6万多移民心中的大事。围绕这一“接力赛”,银川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锚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引擎”,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纳入监测对象的5339人“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每一帧风景都旖旎斑斓,每一滴汗水都赤诚炙热,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肺腑……通过积极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银川开展强县强镇强村和“万企兴万村”行动,64%的行政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全市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目前,全市累计引导帮扶3.56万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96万人。建设美丽小城镇4个、美丽宜居村庄10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润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胡家堡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灵武市连续五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农村稳定是国家安定的基石,农业发展是国家发展的保障,农民富裕是国家繁荣的重要标志。2022年,银川市粮食总产量68.24万吨,实现“十九连丰”。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拓宽增收面,聚焦“六特”产业,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6.2万亩,新(续)建葡萄酒庄10个,全年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60亿元,同时全力打造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产业集群。

  “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

  声声关切犹在耳畔,谆谆嘱托荡气回肠。总书记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时刻滋养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芳表示:“作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核心产区,三年来,我们怀着‘当惊世界殊’的紫色梦想,借国家战略东风,围绕全球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与建设,紧扣贺兰山东麓高品质资源、生态、产业融合优势,努力实现‘种得好、酿得好’向‘种得好、酿得好、销得好’转变,260亿元的综合产值真正展示了银川‘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发展活力。”

  新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今年,银川市将启动“世界葡萄酒之都”城市形象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有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创新应用酿酒葡萄有机栽培技术,建立宁夏首个葡萄酒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全国首个葡萄酒主题高端民宿旅游度假区——贺兰山宿集项目……“世界葡萄酒之都”的美誉花落银川,银川因葡萄酒享誉全球,葡萄酒因银川而更香更醇。

  厚植绿色底蕴守护天蓝山绿水清高颜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聚焦环境优美,构筑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银川市始终把绿色作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鲜明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精心呵护“母亲河”、全力守护“父亲山”,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着力在生态建设上示范引领。

  6月的银川,天气晴朗,日照充足,黄河润泽着银川平原,正是水稻生长的好时节。贺兰县稻渔空间里,柳树依依、稻谷飘香、绿波遍野、游人如织。回忆起当年总书记走过的田埂、登过的观景塔,稻渔空间负责人赵建文依旧激动不已,“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这里,他叮嘱我们要保护好黄河水资源、保护好贺兰山。”

  夏日炎炎,贺兰山东麓天高云淡,银川26.2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园郁郁葱葱。在西夏区的志辉源石酒庄葡萄种植基地里,各类葡萄品种进入果实膨大期,处处洋溢着与时间竞跑的热情。志辉源石酒庄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句话,深深镌刻在酒庄门前大石上,这既是勉励自己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座右铭,也是为了“守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签下的军令状。

  “近年来,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拓宽广度、增加深度。”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科长苏楠表示,我市以“一河一山”保护治理为重点,加快实施贺兰山东麓套门沟、闽宁镇、银巴路、宰牛沟等重点区域遗留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实施黄河银川段生态修复治理、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等工程,通过生态补水、水体疏浚、水质改善、植被恢复、建设生态廊道等恢复湿地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管控规则,扎实推进土地、草原、森林、矿产、湿地保护。

  牢记嘱托,银川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加大贺兰山东麓(银川段)五个规划治理区系统治理、整体修复力度,总治理面积近1.2万亩。同时,探索构建“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引进宁夏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和宁夏金葡萄农林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让曾经满目疮痍的采砂遗留矿坑变成如今绿树环绕青山相依的生态公园,实现了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

  激昂奋进,银川打响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先后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饮用水源替代工程、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系统治理措施,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同时,高水平举办两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携手发起保护母亲河倡议。

  岁月不老,初心不变。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把绿色作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鲜明底色,银川举全市之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三年来,银川扎实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8%,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黄河银川段水质保持Ⅱ类进出,土壤安全总体可控。出台“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编制“一河一山”保护修复方案,累计节水超2000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44.6%,矿山生态修复7000亩,营造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4.13%。成立“双碳”研究中心,高规格举办黄河流域银川“双碳”创新高峰论坛,稳步推进高耗低效产能退出,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94万千瓦,城区绿色公交车辆比率、出租车清洁能源使用率均达100%。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美了百姓的“慢生活”。每天清晨、傍晚,公园、广场上,市民或游客在这里散步休闲,尽情享受“国际湿地城市”带来的绿色福祉。

  “绿”的潜力不断释放,“水”的活力不断激发,“气”的质量不断提升,蓝天白云常驻,青山绿水更美!美丽银川,希望无限、活力无限、生机无限。

  办好群众心头事描绘幸福新画卷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深情牵挂。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朴素的话语,却是巨大的鼓舞,更是无尽的鞭策。

  三年来,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0%;把发展的大成果转化为民生的高品质,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推进共同富裕上迈出坚实步伐,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也让“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的民生情怀在湖城大地遍地开花。

  惠利于民——“银川的‘互联网+医院’让我切实体会到了方便高效。”市民吴女士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时,通过互联网联系到了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的专家王书华,在两家医院专家的联合会诊下,吴女士的眼压控制到了正常范围。“不用跑北京,在家门口就看上了国内顶级医院的专家,顺利治好了病,我要为银川市国家级专家远程诊疗中心的‘云端看专家’模式点赞!”吴女士说。“互联网+医疗健康”让“全国专家远程门诊”相中银川并面向全国“找资源”。通过全面整合各类医疗资源,优化完善远程门诊体系,打造市级医疗专科联盟4个,在线问诊联盟汇聚互联网医院65家、医学专家19万名,银川成功打通了患者就医“最后一公里”。

  便利于民——“落户、入学、房屋买卖,缺了房产证,这些都干不了。幸亏银川启动了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专项行动,我多年有房无证的历史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看着手里的证书,家住唐徕花园的市民张女士十分激动。自启动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专项工作以来,银川建立了容缺容错工作机制,对“群众有理无责、建筑主体灭失、土地手续不全、消防验收不过、司法查封及恶意欠费”等11类29种情形的遗留问题逐一制定了处置办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完成首次房屋登记14.97万套,具备办证条件13.7万套,有效破解了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

  广利于民——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路与文萃街交叉口的凤还桥揭开面纱,人车抢道的怀远路口不再拥挤;金凤区尹家渠北街(大连路—后海路)、凤凰北街(大连路—沈阳路)两条道路正式通车,极大缓解城市主干道交通压力;银川火车站隧道正式通车,大幅提升周边车辆通行效率;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项目通车,东西向通行无需交通信号灯,车辆每小时通行能力提高约40%……这是银川市大力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彰显的为民情怀,更是治理城市之病、增城市之美、强城市之智写下的利民工程。通过修建过街天桥、完善慢行系统、优化道路平面交叉口,火车站隧道、贺兰山路民族街口改造等40个项目陆续建成投用,22条断头路顺利打通,主城区拥堵指数下降20%。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民有所需,政有所应。银川用实打实的民生福祉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学细悟凝心铸魂汲取奋进智慧力量

  思想的光束照进塞上湖城,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明心启智、培根铸魂。

  “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如定海神针,始终屹立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殿堂。

  近年来,银川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持续强化理论武装,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农家大院,党员兰斌的听课笔记写得密密麻麻。他说:“我是一名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基层党员,这两年金星村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大提升了群众生活环境和品质,汉白玉萝卜分拣中心更是让我们的特产白萝卜成了南下热销的‘金萝卜’。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我们指明了新的奋斗目标,看着眼前,奔向未来,在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这是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释放光芒的一个缩影。三年来,银川市基层理论宣讲大篷车开到了厂矿车间、田间地头。一堂堂形式鲜活的党史课,一场场独具特色的宣讲阐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2篇文章入选中央《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10篇文章入选《2021年宁夏党史学习教育百佳案例选编》,党史学习教育如浩荡春潮入脑入心、凝聚力量。

  葡萄种植基地、稻渔空间、闽宁镇里……一场场宣讲活动精彩上演,老党员、新乡贤、科技带头人等纷纷登台演讲,用“乡村俚语”“方言土话”将新思想、新理念种进群众心田,让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钙更加充足。感念总书记、感恩共产党的汩汩暖流洋溢在塞上大地的每一寸沃野,传唱于湖城儿女的幸福生活间。

  三年来,银川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改进作风提升质效”行动、“四强”能力作风建设年等行动,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和“求实务实落实真实”工作作风……银川政治生态明显改善,干事创业明显提质,社会发展明显增效。

  星光不问赶路人,幸福属于奋斗者。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更是280多万银川儿女的孜孜追求。

  今天,我们再出发,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

  今天,我们再出发,将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源泉动力!

  三年感恩奋进,三年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银川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李建宁 李慧娟 陈玲 范晓儒

【责任编辑:闫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