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中心>专题库>2022年专题库>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专栏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诗文):8月29日下午,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日报社指导,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
让“出圈”文物涵育网络文明
论坛分享了网络技术给文明传承与发展提供的无限可能,很多“沉睡”的文化瑰宝插上了数字翅膀,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介绍,对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他们已经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278个洞窟数据采集、164个洞窟图像处理、彩塑三维重建、全景漫游等文物数字化成果。通过高精度数据把洞窟进行复制,让展览不受文物本身属性限制,能够走出国门向其他国家做更好的展示。
俞天秀还现场分享了国际敦煌研究人员使用高精确数据的感受,他表示,以前做研究只限于出版画册或者一些局部的画面去做敦煌学研究,再加上敦煌学文献内容,而现在,从洞窟整体形制到整个壁面每一个高清细节都可以看到。“敦煌研究院很多老专家说,我以前在洞窟看的时候拿一个手电、一个望远镜,现在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可以看到很多画面,连榜题的字都可以看得很清楚,非常便捷。”
今年,我国三星堆出土文物频频“出圈”,得益于数字化网络的传播,三星堆文明的故事“一夜之间”传遍千家万户。他们将考古发掘过程全程录像并进行网络直播,让网友“文物尝鲜”,并尝试合作使用12K技术微距拍摄三星堆文物,让网友得以“脸贴脸”沉浸式看国宝。
论坛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在视频讲话中表示,除了对文物进行模型复刻,还要让三星堆这样经久不衰的精神文明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涵育广大网民的爱国情怀、道德情操和网络素养。围绕三星堆文化“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等精神元素,通过游戏、小说、音乐多个方面融入网络资源,走进大家的生活。“三星堆”主题数字网络藏品中创造性地将三星堆文明与珍稀动物保护相结合,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深受网友喜爱,也提高了大家对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视。
以中华礼仪之美兼美网络文明
作为一位中国礼仪文化的传承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晓龙用古语阐述了网络文明能够借鉴的“礼仪”。礼者,敬人也。在网络上不管是发帖还是评论交流,虽然无法用外化的方式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但可以领会“敬人”的礼仪精神,要有基本礼貌,不造谣,尊重事实真相,尊重别人隐私。礼者,理也。网络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有什么想法和依据大家可以去礼貌交流,实现思想和观点碰撞,这才是网络互动的真意。
“礼之用,和为贵”,表达的是学礼、懂礼、用礼最终的目的和去向,“和”就是礼仪文化的诗和远方,也是我们所有参与网络活动的根本追求。张晓龙说,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穿越千山万水,追寻真理之理,但是不要忘记那片“和”的净土。深刻理解了这句话,所有网络行为参与者就有了自己的感悟和处事的界限。张晓龙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公众人物,自己虽然力量有限,但他相信,只要大家一起为构建网络文明和谐而努力,就会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网络开放包容促进文明互信互鉴
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而网络文明打破了彼此的时空局限,远程的协作包容正在成为全球化的一种新形态。论坛中,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提出,如何在以网络为核心的社会变革中推动世界文明开放包容,让网络更好地促进国家间、民众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时代命题。
作为被联合国授予“特别咨商地位”的唯一中国智库——全球化智库通过网络做了大量的对外交往工作。在国内外直播与全世界上百位国际意见领袖、智库专家的线上对话,对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对话,避免脱钩,避免冷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采访中,王辉耀还分享了他们所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上百名国际青年进行对话。这些对话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包括在网络开放征集的数字提议。这对增进世界网络文明互鉴、未来讲好中国故事起到推动作用。
今年7月,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在北京成立;8月,中国全面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可见,未来的中国进程与世界网络文明密不可分。王辉耀表示,中国可以和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加强文明互鉴,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