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中心>专题库>2022年专题库>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 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专题>要闻
一款基于AI的智能助听器,以集成传感器和人工智能(芯片)为特色,能实现海量存储、红外感知、无线连接、自动调试、语言翻译等功能,听力障碍者戴上它,听力就会得到加持,智能自动分离识别嘈杂环境中多个说话者的声音,通过脑电波判断使用者关注选择最匹配的说话者,甚至还可以翻译多种语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徳民带来了《人工智能助力健康中国》的主题演讲,并畅享了3个实景案例。“这都是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拓展。如果研发成功,这项技术将变革助听服务的模式,而且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韩德民说。
韩德民指出,国家正在不断探索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该模式是以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前提是打好互联网、大数据还有医学人工智能基础。他认为,医学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分为诊疗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突破现有技术服务模式;建立疾病预后模型,为选择治疗和护理方案提供精确指导;识别信息量庞大的数字化影像和生理数据,进行疾病与诊断;为诊断标准尚不明确的疾病建立单独的识别验证模型;在医疗信息大数据网络中进行无障碍链接。
“医学人工智能是数字医药健康服务的巨大的支撑,希望通过这次数字医疗健康峰会,能够开启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的探索,同时希望这种新的医疗健康模式能在银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而向全国乃至世界分享。”韩德民说。
本报记者 沈亚婷 郎凯 海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