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中心>专题库>2022年专题库>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 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专题>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

优质教育扩面发展 这件“连心”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时间:2022-11-28 10:23:55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今年,银川市优质教育持续扩面,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一个个如期开工、投用,全市新增学位2万个,进一步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大大缓解了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把优质教育扩面发展“连心”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A 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北京路以南、同心街以西这一片的孩子,以前要跨过黄河路和北京路,到西夏区第三小学或者第十小学上学,跨越两个城市主干道对于小学生来说安全隐患比较大。”西夏区教育局项目办主任马学礼告诉记者,西夏区第二十小建成后首先能解决片区学位紧张的情况,而且该校与银川市实验小学合作办学,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该项目自去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进入收尾阶段,室内装饰装修已经结束,接下来要进行消防验收等工作。

  今年秋季,该校已经招生两个班,在附近的西夏区第十小学借读,明年3月春季开学后,孩子们就可以回到新学校上学了。“作为家长我们就盼着它赶紧建成,前几天我还专门去学校门口看了看,楼已经盖好了,快了快了。”家住荷花湖畔的家长马燕高兴地说,“新建的二十小就在家门口,距离小区步行只需10分钟,搬到新学校后孩子上学的难题就彻底解决了。”

  据悉,二十小规划教学班24个,可提供学位1080个,建成后可缓解嘉屋文宸府、荷花湖畔、安丰家园适龄儿童入学难题。

  B 跟进度盯质量确保项目按时完工

  学校建设进度快,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为西夏区教育局项目办主任,马学礼每周都要去工地转转,工期紧张时,他天天都去现场盯质量和进度。今年9月底疫情暴发后,西夏区教育局按照银川市住建局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对工地实行全封闭管理,但施工不能停,马学礼加班加点,安排布置人手,协调运输材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施工进度。

  “马上就要进入冬季停工期了,一般建筑行业连续三天气温在零下5℃以下就不能施工了,我们要确保在这之前把能干的工程全部干完。”马学礼说,在冬季停工期,还将抓紧组织消防和竣工验收,保证明年3月份学校能够正常投入使用,给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C 平房变楼房农村教育欣欣向荣

  “没想到我们的农村学校能建得这么好,孩子们能在楼房里学习了。”这是今年兴庆区月牙湖教育集团海军希望分校的300余名学生家长们打心底高兴的事。走进月牙湖乡,远远地就能看见学校,崭新的三层小红楼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进入学校大门,操场平坦,塑胶跑道暂未铺设,教学楼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智能黑板画面清晰。此外还有实验室、美术室、无人机室等各种功能室。“以前学校是平房,冬天特别冷,冻手冻脚,回家后就赶紧要用热水泡。现在在楼房里学习,有新的课桌椅,感觉很幸福。”五年级(1)班学生罗婉馨说。

  该校执行校长卢学文在这里工作了15个年头了,他一路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他介绍说,眼前这块平整的操场上以前是7栋平房教室,学习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不仅缺少功能室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且冬天暖气不热。那时老师住宿条件也非常差,宿舍是临时改造的简陋教室,老师睡大通铺,用的是旱厕。现如今随着新楼的启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老师们上课也更有信心了。

  “随着地区人口的增加,为了满足周边老百姓就近入学的需求,去年兴庆区政府在学校附近征了近4亩地,把学校里的平房改建成教学楼,增加了300个学位。这也是兴庆区农村学校里最后一个结束使用平房的学校,实现了移民地区适龄儿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兴庆区教育局基建办公室主任吕军说。

  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学校从无到有,今年,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银川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主线,以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和“五比”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项目建设,办好优质教育扩面发展“连心”实事。截至目前,银川市北塔中学、兴庆区月牙湖海军希望小学、金凤区第二十四小学、贺兰县第五小学、永宁县第二中学已完工交付使用。西夏第二十小学续建项目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银川市第四十二中学与阅海第五小学工程项目主体全部封顶,灵武市第十四幼儿园项目正在主体封顶。

  记者 李姝

【责任编辑:闫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