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中心>专题库>2022年专题库>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 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专题>银川市民生“十心实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扩大覆盖群体,降低准入门槛,提升管理水平,融入互联网+保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改变公租房“低人一等”的固有观念,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作出贡献。
公租房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刘女士是金凤区花样年华小区公租房的承租户,每天回家都能享受与同小区商品房业主同样的物业服务,进门有人脸识别系统,入户有指纹密码锁……“管理贴心周到,小区环境也非常好,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方便,对于上班族来说公租房也是非常经济实惠的选择。”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大学刚毕业申请公租房的时候还有些难为情,觉得住在公租房里会被人瞧不起,直到分了房子看了环境才打消了自己的疑虑,房租比市场租金低很多,减轻了刚就业时的经济压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保障房项目品质及规范化管理,2020年银川市将花样年华小区设定为银川市公租房智能化管理试点项目。通过安装人脸识别设备、智能指纹锁、无线网关等设备,实现了对保障家庭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此举既让承租户享受了指纹入户的便捷,又有效防范了保障房转租转借的违规行为。
“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合同到期或租金欠缴后,会自动通过语音提示督促住户及时续签合同并缴纳房租。对于长期拒不缴纳房租的住户,可通过远程入户权限进行管控。”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化管理系统还可结合保障家庭成员进出记录情况自动提示房屋空置期,管理员可根据提示进行核实处理,收回房屋,重新分配,有效防止资源浪费。
持续扩大保障覆盖面惠及更多人
为了解决我市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市住建部门结合实际,出台了《银川市新就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施意见》以及《银川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细则(暂行)》,进一步放宽了申请条件,将申请人的年龄、户籍和缴纳社会保险年限等条件进行了调整,以此为更多无房群体提供基础性、过渡性保障性住房。刘女士去年大学毕业,作为今后意向留在银川定居的“新市民”,她申请保障性住房作为过渡,享受到了保障性住房扩准降面带来的福利。
银川市在住房困难对象收入核定方面实行动态调整,并通过不断调整收入标准降低准入门槛,确保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获得保障。其中,申请租赁补贴保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银川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家庭人均收入低于银川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倍,申请限价商品住房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截至目前,银川市调整收入条件13次,申请公租房收入门槛已放宽至家庭平均收入低于4595元,针对一线环卫职工、公安辅警、邮政快递小哥等特殊群体优先解决住房。
环卫工人王淑萍是保障性住房的受益者,前几年她一直为到处搬家所苦恼。“环卫工人本就是低收入群体,上涨的物价加上孩子的学费,致使经济压力很大。”王淑萍说,过去只要一涨房租就得搬家,孩子也要跟着转学,生活的不稳定让她始终没有归属感。随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出台,王淑萍成功申请到了公租房,每个月不到100元的房租切实减轻了经济负担,生活也变得安定了。
2014年以来,我市实现了对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并轨管理,建立了针对不同保障类型、不同收入对象的分档租金制度,并对患重大疾病、各类残疾的群体及65岁以上老年人给予租金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减轻了家庭负担。截至目前,银川市累计纳入住房保障家庭4.3万户,发放租赁补贴近3亿元,正在实施保障家庭2.3万户。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选择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纳入保障范围的来银创业和务工人员家庭呈逐年递增趋势。
线上办理业务快捷、透明、少跑腿
过去不少低收入家庭,因为房源稀缺不敢申请,随着我市公租房制度的逐步完善,房源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享受到政府这一兜底住房政策的福利。
11月7日,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对玺云台北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256套房屋进行了线上摇号配租。所有申请人都可以在线观看并监督摇号全过程,同时住建部门邀请了银川市国安公证处和5名申请人代表全程监督,保证了摇号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
去年7月15日,银川市公租房APP正式上线,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公租房APP具有住房保障资格申请、年度复核、房源查看、政策查询、账单查询、公示公告、新闻资讯查看、办事指南指引等多种功能,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跑路多”的问题。“过去只能去大厅办理的业务,现在很多都可以通过线上进行办理,极大提升了保障房业务办理的效率。”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租房系统访问量已达到36359次,房源发布22253套,覆盖银川市39个街道707个社区居委会。
打通数据渠道实现数据共享,是公租房信息管理系统的另一大优势。银川市住建局与银川市网络信息化局、银川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等单位沟通协调,通过数据接口互联互通实现申请人的信息数据共享,已实现保障家庭车辆、住房情况、社会保险、公积金、民政婚姻状况的在线核查,有效缩短了审核时限。后续将进一步实现房产备案、低保低收入数据共享,让住房保障审核工作更便捷。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亮化政策细节、深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简化办事流程,展现了住房保障领域吸引外来人员扎根银川、建设银川的诚意,贯彻了“房住不炒”的定位,稳定了商品房市场租赁价格,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和安全感。
记者 李鲲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