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中心>专题库>2019年专题库>2019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最新报道

点赞新宁夏|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重磅开启!各路豪杰齐聚宁夏看石嘴山新气象

时间:2019-08-23 15:59:58来源:中国发展网
分享到:

 

  摘要: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活动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的以“壮丽70年 点赞新宁夏”为主题活动,让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在5天时间内深入一线和基层,亲身体验、采访。

  贺东酒庄屡获金奖 引众人点赞

  8月19日,2019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的记者们迎着醉人的果香和朝阳来到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贺东庄园,参观了解宁夏葡萄酒文化。

   

  新华网记者在酒庄的百年葡萄老藤下嗅着葡萄的芳香中国发展网 武金鑫 摄

  在庄园的地下酒窖,记者们详细了解了葡萄酒的罐装存储工艺,了解了黄河灌溉文化的发展。贺东庄园坐落于世界葡萄酒的黄金种植区域——北纬38°的贺兰山东麓,这里被誉为中国的“波尔多”。庄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市区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庄园总占地面积达3040亩,其中酿酒葡萄种植面积2600亩,以世界级的产品品质,在国际各类葡萄酒大赛中屡获金奖,取得了国际葡萄酒界的普遍认可。

  "树龄有百年的葡萄藤,这在国内都比较少见。"新浪微博大V行者马健,参观过国内外众多的酒庄,对于贺东庄园的葡萄酒品质他表示非常的认可。他认为这里气候光照条件都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与法国波尔多相同,一定能酿造出令人神往的葡萄酒佳品。

  石嘴山市龙泉村农旅结合新模式促进农户增收

  8月19日,全国网络媒体行的记者们来到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龙泉村。步入村口时,一片紫色的海洋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大家纷纷举起了镜头......

   

  石嘴山市龙泉村全貌 中国发展网 武金鑫 摄

  在现场,众人参观了龙泉村的村史馆当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地村民季伟告诉记者:“龙泉村在过去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那时候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都只剩老人在家务农,近几年村里开始大力打造旅游商业街并建立山庄,在投资创业上政府还给补助近三成的创业金。我是今年年初从煤矿辞职出来自己创业的,我将自己家打造成农家乐已经有一个月了,光这一个月里我就接待了6波旅游团,平均每个旅游团的人数大约在60至70人左右,平均每个人价格在150左右,这样算下来除掉成本我净利润在2万左右,比我在煤矿挣得多多了”。

  近年来,龙泉村积极探索农旅结合的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果蔬产销、龙泉花卉基地等现代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三 大组团集聚优势,一是以龙泉山庄、贺鹿庄园和民宿街为代表的企业组团,二是以商业街和特色农家小院为代表的农户组团,三是以龙泉 花卉、果蔬采摘和智能化现代农业产业为代表的村集体组团。通过产业链的优化组合,带动了整体旅游发展的规划布局。以旅游项目建设 为抓手,先后完成龙泉村商业街区改造、集污管网改造、龙泉山庄美猴泉改造、葫芦塘改造、养生喷泉广场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提标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1150 万元,形成全要素集聚整合的旅游基础配套体系。成立宁夏西屏兰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了“企业+ 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人员管理、服务配套等各方面建设更加系统全面,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自2018 年以来,龙泉村划分时间节点,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举办系列乡村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累计吸引企事业团体、艺术家等各类团体游客近 20 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 16900 元。仅今年“五一”小长假举办的为期四天的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活动,就吸引本地及周边兄弟县市参观游客达 17.8 万人次,其中首日更是突破 4.5 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 108.78 万元。

  循环经济打造碧水蓝天新家园

  一提到石嘴山市老工业区,人们不由的想到那冒着黑烟的大烟囱;满是黑煤灰的墙壁还有漫天灰尘街道。8月19日,当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的记者们走进石嘴山工业园区后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往日灰蒙蒙的天空恢复了它应有的蔚蓝色,厂区内的道路干净整洁,每天都有洒水车清洗着路面,工人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厂内园林绿化区让众人对工业厂区的改变非常惊讶。

   

  宁夏晟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貌中国发展网 武金鑫 摄

  “这个厂区怎么看不到明显的烟尘排放呀?”面对记者的提问,宁夏晟晏实业集团能源循环经济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答,该厂区通过对“废水、废气、废灰、废渣”的回收,排出的烟气经过脱硫、脱硝,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又经过回收变废为宝成为发电的能源,企业使用电全部靠废气发电厂供给,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该负责人介绍,公司现有员工3500余人,已成为我国硅锰合金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凭借自有锰铁矿产资源、全球采购、铁路专线运输、发电自用、生产制造、境内营销等行业特有竞争新优势,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形成了“锰铁矿产资源开发--富锰渣--高锰生铁--硅锰合金--中碳锰铁--低微碳合金--尾气发电--铁路专线运输”为一体的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全国锰系合金行业产品质量最佳、经济效益最好的硅锰冶金生产制造企业集团。

  智慧社区一站式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民生社区成立于2015年,辖区内共有一个封闭式小区,三个开放式小区,社区总户数3250户8040人,其中辖区老年人543人,包括空巢老人189人,独居76人。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民生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教老人们做健身操中国发展网 武金鑫  摄

  近年来,民生社区在社区中心专门成立了颐享·民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内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都可以凭身份证办理一张“集福卡”,初次办理免费获赠20个福豆,每次来社区参加活动均可集5个福豆,活动包括听讲座、画画、剪纸、看电影、借阅图书、下棋、健康体检、做理疗按摩、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等。累积的福豆,可以兑换理发、按摩、周边旅游等相关服务,或社区中心提供的生活用品。社区中心还提供配餐服务,联系就近的工人街老年饭桌,给老年人配餐。

  民生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沈玲玲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老人走出家门,参与交流。社区中心给日间家庭无人照料、能够“走出来”的老人,提供娱乐、休闲、看护、休息等服务,为辖区内老人搭建了一个没有院墙的“养老院”,享受“院落式”助老贴心服务。

  据了解,民生社区中心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新市民讲习所、配餐室、康复手工室、社创空间、书画室、图书室、舞蹈活动室、妇女儿童之家、嘚吧嘚心理聊吧、助浴室、棋牌室、按摩休息室、观影室、休息室,均对老年人开放。

  煤山变青山 贺兰山生态奇迹的诞生

   

  石嘴山市贺兰山腹地的石炭井全貌中国发展网 武金鑫 摄

  石炭井是石嘴山市贺兰山腹地,是该市露天煤矿集中开采区,经过多年的煤炭采挖这里的生态条件遭到了严重破坏。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根据自治区相关要求,自2017年起对石炭井49处治理点开始清理整治,涉及治理面积3.72万亩。在石炭井煤炭开采区,全国网络记者宁夏行的记者看到了绵延数公里,深几十米的深沟矿坑,大型机械在坑沿处施工作业,将矿坑裸露在外的黑色煤层修整成阶梯状,进行覆土然后撒草籽重新恢复生态。

  据了解,这里停产的煤矿都在进行生态修复,在一处2017年修复的矿坑里已经看到了淡淡新绿,薅草在黑色与黄色相互交错的土壤里顽强的生长。

  这里的年降水量非常少,覆盖的土壤也是从很远的地方拉拉的新土,自然恢复条件相当困难。山脚下记者看到了一处堰塞湖,“引湖水灌溉,植物的成活率不就高了吗?”记者提出疑问,贺兰山修复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由于附近煤层地址复杂湖水含硫量非常高,水中没有鱼可以生存,也不能用于灌溉。

  这里的生态要靠自然恢复,更需要经过精心、长久的治理,才能修复这些曾经人们开采资源造成的创伤,还绿水青山于这片土地。

  科技+农业助力移民增收

  庙庙湖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平罗县河东地区,总土地面积为85.78万亩,其中农业用地43.15万亩。2013年,政府引进宁夏华泰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庙庙湖村土地5000亩,建成集瓜菜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推广、瓜菜生产经营、农业科技研发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看到现在的景象,谁也想不到这里以前竟是一片戈壁滩。

   

  石嘴山市平罗县庙庙湖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国发展网 武金鑫 摄

  “刚开始,我们会试种很多种蔬菜,从这些品种里,选择最适合的品种再批量生产。”据平罗县农技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农业发展的好,主要是依靠温室、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合理发展。

  说到产品的品质,农技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到附近的番茄种植基地进行了品尝。“颜值高、味道好”,是大家对小番茄的一致评价。在看完种植基地后,一位来自头条的大V说:“这里的番茄长势好,味道很醇厚。”

  据了解,庙庙湖村是一个生态移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农技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到,我们每年带动就近务工400余人,五年累计支付工资2018万元、土地流转费540万元,培育瓜菜种植熟练工200余人,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

  “那种植的蔬菜送往哪里呢?会不会出现滞销的现象?”现场的记者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据了解,庙庙湖村现代农业示范园主要是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企业统一品种、统一标准、订单式销售。“客户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客户要多少就种多少,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极大的减少了农产品滞销的风险。”一位同行的记者说。

  脱贫攻坚,产业富民。庙庙湖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教给移民干、干给移民看、带着移民干”,将扶智、扶志有效结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

  今年,园区计划种植14棚西瓜、14棚西红柿,预计带动群众60户以上,实现亩均收益6000元以上,移民增收100万元左右,村集体收益达28万元,为庙庙湖村脱贫出列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琳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