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要闻

银川:守护大美湿地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间:2024-06-06 09:16:37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黄河银川段总长83.8公里,年均过水量300多亿立方米,形成唐徕、汉延、惠农等多条引黄干渠。得引黄灌溉之利,全市湖泊湿地星罗棋布,湿地总面积达到5.31万公顷,市区湿地率10.65%,湿地保护率85%,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近年来,银川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湖泊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谋划实施“美丽河湖”等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如今,在一山一河生态系统建设以及沙漠、湿地综合治理的成效下,“塞上湖城”银川正逐步走向湿地与城市,湿地与人,湿地与山、河、沙共生共荣的典范。

  湿地公园成为鸟类理想栖息地

  银川黄河湿地公园位于兴庆区通贵乡河滩村,这里将上游沟道引来的水通过环岛流动等方式延长流程、减缓流速,并种植水生植物达到涵养水源、修复生态的效果,使进入黄河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河滩村也因为这片全新的生态绿肺型湿地公园愈发生机盎然,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银川市水务局局长董建华介绍,作为银川市“生态绿肺”之一,银川黄河湿地公园既可净化永二干沟的入黄水质,又可提升北京路跨黄河景观大桥及滨河大道沿线水生态文化景观,为市民打造集科普教育、休闲运动、野趣体验于一体的生态绿肺型湿地公园。

  银川黄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只是银川市守护黄河安澜的一个缩影。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主任王筱平告诉记者,近年来,结合全市湿地资源保护修复工作实际,该中心积极争取中央及自治区项目资金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先后实施了银川国家湿地公园(阅海、鸣翠湖园区)湿地保护修复项目、银川重点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对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典农河连通水系北塔湖及华雁湖开展植被恢复、湿地边界保护围栏设置及湿地监测系统提升改造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5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自治区重要湿地12处。各类湿地正成为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和幸福家园,已发现湿地野生鸟类242种,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遗鸥、大鸨等11种,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38种。

  加强湿地保护 营造诗意水生态空间

  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距银川市区9公里,是我国首批国家湿地公园之一、西部地区黄河流域首家湿地公园。在这里,由黄河河道摆动遗留的湖泊湿地、浅滩沼泽湿地,组成了一个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水系畅通,鱼翔浅底,百鸟鸣翠,自然生态体系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常年基本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黄河冲积平原区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王筱平告诉记者,近年来,银川市持续加大湖泊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谋划实施“美丽河湖”等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以打造“塞上湖城”为重点,持续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为走好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重要基础。

  为实现人与水、湖与城的和谐共处,银川市正以入选全国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河湖水系连通,构筑绿色水网体系,加快水生态修复,改善水环境质量,聚力长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持续巩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多年来,银川市通过实施东南水系建设工程和西北部水系整治工程,对鸣翠湖、宝湖、月牙湖、孔雀湖等湖泊湿地实施了扩湖整治、退田(塘)还湿和水系连通等项目,保护与恢复湿地5000多公顷,新增湿地约800公顷,恢复湿地植被300多公顷。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南塘湖、丽景湖、金波湖等市内小型湖泊进行清淤改造,建成了一批以湖泊水系为主体景观的休闲水生态场所,为市民营造了舒适的人居环境。

  突出“塞上湖城”特色 湿地保护力度逐年加大

  作为地地道道的银川人,市民安全忠对银川湿地湖泊的变化感慨万千。他说,上世纪银川市湿地面积其实超过80万亩,湖泊数百个,后来由于城市扩张、围湖造田等原因,湖泊群日渐萎缩,部分湖泊消失。进入新世纪后,银川市通过连通扩整河湖水系、修复保护湿地生态、治理黑臭水体、提升岸线景观等举措,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现在湖泊湿地越来越多,水质也好了,大家茶余饭后都喜欢到湿地公园转一转。”安全忠说。

  湿地是银川市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是“塞上湖城”风貌的基本支撑,也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势所在。王筱平告诉记者,2002年以来,我市出台多项规划,突出“塞上湖城”特色,明确城内湖泊湿地以治理、保护为主,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设湿地公园;城边湖泊湿地以恢复、保护为主,恢复湿地水体和植被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展生态旅游,让“塞上湖城”越来越美。

  同时,我市还依法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对黄河银川段两岸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500米区间的红线,对典农河及其连通湖泊湿地保护区域划定了100米区间红线,对鸣翠湖等31处湖泊湿地根据面积的大小划定了50~100米不等的区间红线,规定除公益项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并严肃查处涉河涉湖违规项目,严厉打击污染湿地水体、猎捕野生动物、破坏水生生物等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爱鸟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等时间节点,全方位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并通过举办湿地摄影展、湿地大讲堂和发挥宁夏湿地博物馆作用,让公众走进湿地、珍爱湿地,银川‘国际湿地城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社会保护湿地的整体意识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王筱平说。

  凝聚合力 共绘塞上湖城新景

  据介绍,按照自治区“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银川市湿地资源保护修复工作实际,接下来,我市将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支持,扎实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持续强化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建立目标管控责任制,实行湿地总量管控、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统筹抓好湿地保护修复、科学利用、制度建设、责任落实等工作,推动湿地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完善湿地资源执法监管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湖泊水环境监管制度,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执法、专项执法和河湖长制网格化监管,对水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特别是毒杀偷盗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实现执法全覆盖、监管无盲区。

  结合黄河银川段河滩地生态修复,我市将加快组织实施湖泊保护修复整治、水系景观提升等水生态修复重点项目,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城市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和“绿色水网”,并建立湿地保护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完善全市湿地分级管理、名录发布、调查评价、保护修复、生态补偿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压实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对破坏湿地问题突出、保护工作不力的地区和部门约谈通报,形成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合力。

  我市将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结合河湖水系自然禀赋,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安全等要素,通过对湿地资源的规范合理利用,带动湿地周边地区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相协调,努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新局面。

  记者 吴春霖

【责任编辑:张方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