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改变了什么?千人千语。
对于蓬勃向上的西夏区而言,过去的10年,是凝结了奋斗与跋涉的10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94.6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3亿元,今年上半年又创下同比增长8.7%的好成绩。
是收获感满满的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8526元、5828元,增长到2021年的34929元、15008元,今年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2.9%、6.5%的数据让人欣喜。
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的10年,老工业区自我革新走出新路子,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全域旅游、葡萄酒产业等成为新标签;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110国道绿化提升等工程的实施,让疮痍的矿坑、脆弱的生态留在了记忆里;新冠无情,西夏区干部群众无所畏惧,团结携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胜利的回击。
也是孕育希望的10年,苦干实干汇聚起新优势,厚积而薄发,向着“两地四区”目标奋勇前行。
岁月可回首,未来有期待,西夏区翘首迎接下一个10年。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上半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9.97亿元,同比增长79.4%。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65家,累计注册企业438家,电子信息等数字经济企业占比超50%。”在西夏区202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以下简称“双创园”)建设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蒋新泽说道。
2017年12月20日,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具有创新基因的双创园正式启动建设。该园区依托西夏区17所大中专院校、20多所科研院所、7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创新资源,以打造银川科技新城为目标,链接北京中关村创新资源,构建创新生态体系。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成立第一年,83家创新型企业入驻。第二年,签约创新型企业22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2亿元。第三年,聚集各类企业315家,“互联网+”企业占比70%多,主营业务收入30多亿元。今年伊始,双创园产业基地又带来新惊喜,宁夏储芯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中心项目正式投产,填补银川市乃至宁夏高端芯片封装测试空白。而眼下,中建材数据中心、杞里香枸杞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正在双创园产业基地蓬勃“生长”。
从双创园可追寻到西夏区创新驱动的身影,然而,西夏区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的实践里却不止有它。2020年,世界一流创新设计集团洛可可落户西夏区,建设了洛客宁夏创新设计中心,发挥优势资源助力西夏区发展,比如与北方民族大学合作打造“星星的故乡”IP文创系列衍生品。再比如,该中心用创新创意赋能葡萄酒产业,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改革开放积蓄新动能
2012年,西夏区国际公铁物流城等项目落地建设,为不沿边、不靠海的银川又打开了一扇对外开放的“窗口”。近年来,银川公铁物流服务中心畅通道、活贸易、兴产业,勇担“解决宁夏工业产品运输通道不畅和物流成本高问题”的使命,积极构建公铁海多式联运新通道。从2016年,宁夏首趟国际货运班列银川-德黑兰货运班列从银川公铁物流园开出后,该园区北向开拓经二连浩特至蒙古国、俄罗斯物流通道,南向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向以完善以天津港内陆无水港功能为重点,提升“互联网+西部快线”运行效能。到2021年底时,银川公铁物流园已全面打通外向通道,累计发运国际货运班列246列、货值4.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该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6.8%。
在西夏区,开放的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西夏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程网办,100项高频事项上线运行,基层审批服务执法改革走在全区前列。今年上半年,“一网通办”综合服务平台办件量为40652件,其中登记个体工商户1582户,网办率达73.99%。不仅如此,西夏区还与山东宁津县等18个省63个县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套餐办”合作协议,实现了审批事项异地打包办理,上半年累计办理“跨省通办”业务2241件。比如,稳步推进“六权”改革,以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撬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用水权确权工作,分类盘活城镇低效用地,颁发全区第一张葡萄酒企业国有农用地经营权证,累计完成8笔排污权交易,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在全区率先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入夏后,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是市民刘思思周末首选的“遛娃”之地,因为此地不仅有山、有水、有景,还有运动场。“在这里能很好地亲近自然,可以带上帐篷一家人来野营,可以和孩子在溪边观察蝌蚪,还能散步赏风景。”刘思思说。然而,在2014年被列为贺兰山生态修复项目以前,这里还是一处沟壑纵横、满目疮痍的贺兰山采矿塌陷区,它见证着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的生动实践。
保护贺兰山生态没有完成时,今年,西夏区在废弃的云山矿坑实施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生态廊道修复建设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对1096亩的矿坑进行整体修复,将其打造成生态绿化与全域旅游相结合的项目,配套游客观光步道、凉亭、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并建设矿山实景展示区、博物馆以及葡萄皮渣、葡萄籽深加工等综合利用工程。将来,这里将成为春季可看花赏景、秋季可观山采摘、假日可休闲烧烤的旅游景点。
近年来,西夏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贺兰山生态保护示范区。仅以2017年~2021年为例,西夏区全面完成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生态治理修复矿坑6000亩,新增人工造林2.1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75%提高到12.76%,并对自然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11处整治点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此外,西夏区还创新生态绿化认建认养新模式,实施14.3万亩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聘用94名护林员织密巡护网格,筑牢银川西部生态屏障。
实干笃行酿造紫色梦想
2011年9月7日,在伦敦举行的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颁奖典礼上,来自西夏区贺兰晴雪酒庄的一款2009年份加贝兰干红葡萄酒,获得大赛最高奖,成为轰动世界葡萄酒界最大的“黑马”。第二年,西夏区新建续建源石等葡萄酒庄14个,葡萄种植面积达2.4万亩。光阴似箭,到2021年年底,西夏区葡萄种植面积已达4.03万亩,特色酒庄28家,先后获奖420项,综合产值33亿元,美贺等7家酒庄通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专用标志认定。
据了解,近年来,西夏区抢抓国家葡萄酒及葡萄酒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打造葡萄酒产业示范区。先后出台葡萄酒产业“真金白银”支持政策17条,加快实施葡萄长廊供水改造等9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葡萄酒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振兴路、昊苑村等3个特色酒庄集群,建成种植基地36家,年产葡萄酒1900万瓶。积极拓展葡萄酒市场,组织酒庄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赛事30余次,鼓励品牌酒庄在北上广等城市建立营销中心50个。
与此同时,邀请12家酒庄共同成立西夏区葡萄酒行业协会。深化“产学研用”,鼓励“头部”酒庄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酿酒合作,打造了11个研发创新平台。发挥4A级旅游景区效应,借助欧式城堡、球幕电影等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商务品鉴、婚庆旅拍、精品团建、亲子美育等定制化旅游产品,酒庄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
文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宁夏的旅游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西夏区开启出发的。1988年,西夏陵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风景名胜区称号,由此,拉开了西夏区乃至宁夏旅游产业发展的序幕。贺兰山脚下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遗存,让不可复制性成为滚钟口、苏峪口、镇北堡西部影城、贺兰山岩画等西夏区老牌景区的特点。2010年~2015年,西夏区旅游业快速发展,2015年旅游人数较2010年增加了60.6%。
2016年9月,宁夏成为继海南之后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区22个县市区全部入列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西夏区开启“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经过3年的创建,2019年,西夏区成功入选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眼下,旅游业已成为西夏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21年西夏区旅游收入近60亿元,占西夏区当年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还多。2017年~2021年,西夏区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15%。
近年来,为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西夏区强化文旅品牌塑造,怀远旅游休闲街区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镇北堡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打造了昊苑村、镇北堡村等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夯实文旅产业基础,新建“城市书房”“馆外馆阅读联盟点”等13家,推进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泉园生态园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建设;强化文旅产业支撑,创新葡萄酒庄游、乡村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新业态,打造天籁艺术村、贺兰山美术馆等贺兰山文旅新地标以及特色餐饮100余家;积极举办2022贺兰山东麓文化艺术旅游节等文旅特色活动。
解锁社会治理幸福密码
近年来,西夏区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社会治理示范区。
西夏区老旧破产企业多、国有农场自发移民多、矛盾纠纷多而复杂,基层治理中面对的问题繁、杂、多、散。当老百姓遇到问题时,如何既能让其有地方“找个说法”,又能最大化发挥各部门效能,是西夏区一直思考的问题。2020年,西夏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区率先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入驻9个部门,可办理15个事项,实现了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而位于四楼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则是集矛盾预警、分析研判、联合处置、综合指挥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指挥平台,可将分散的社会治理要素整合,实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西夏区还制定了协调联办制度、投诉督查制度、首办责任制等保障中心高效运行。
西夏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只是该区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西夏区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1+6”基层治理落实落地,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让“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五个认同”深入人心。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守好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做好政府债务防范化解,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健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巩固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记者 李阳阳/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