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这个市场改造完成后,不仅干净卫生,而且农产品新鲜便宜,购物环境跟大超市差不多,买菜特别方便。”在兴庆区英才巷的广和农贸市场内,正在选购蔬菜的马女士说道。
马女士回忆:以前这里都是铁皮房还有个大锅炉,很多小摊小贩都在这条巷子里,条件很简陋,乱糟糟的,食品卫生也不达标,可现在不仅环境好,还处处体现着“智慧化”。
记者看到,每个摊位上都有一个“数据秤”,计量后商户信息、重量、价格、每日交易额等信息在显示屏上一目了然,让买卖更放心。
“自从开始使用数据秤后,卖菜方便了,不容易算错账。”商户吕小丽告诉记者,每位顾客消费后都会拿到商户出具的票据,通过票据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到商品的源头。如果某一商品出现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票据找到卖家或市场方,确保食品安全可溯可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广和农贸市场设有蔬菜区、干货区、水产区、凉菜区、面点区、水果区等购物区共50多个摊位,经营品种1000多种,市场方对生鲜和熟食品经营区进行分类管理,方便周边7个社区居民购物。
“通过推进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实现现代化智慧农贸市场风貌、功能全面转型升级,下一步将持续优化电子秤的订单系统模块、追溯系统模块等,进一步营造放心、舒心的购物环境,让老百姓菜篮子拎的更安心。”广和农贸市场负责人勉艺说。
在北京路与进宁街向南300米的银湖智慧农贸市场,不仅延续传统农贸市场的价格便宜等优点外,还能通过数据的交互实现市场高效管理、食品商品安全追溯、交易智能支付,实现“智能称重、交易追溯、信息公示、大数据管理、物联网交易、一站式采购”等功能。
“在这买菜不仅菜品种类多、新鲜,还便宜,并且每件货物都有可查溯源的二维码,可靠又放心。”顾客李倩说道。
“食品全程实时溯源,不仅可以向上倒查源头产地,还可以向下游追溯到其他购买该商品的消费群,及时召回问题菜品,真正做到了及时监测、及时预防、及时处理,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银湖智慧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体系,采用互联网+配送、可视化数据进行管理,做到了“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让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家就能买到新鲜的食材。
截至目前,兴庆区共投入升级改造资金1966多万元,改造完成广和农贸市场、景福巷农贸市场等5个市场,让百姓身边的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
记者 肖梦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