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评论

地评线丨警惕吃播换“马甲”卷土重来

时间:2024-04-03 10:12:59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笔者最近总能刷到一些“大胃王”埋头干饭的短视频,不是一顿吃掉十碗面,就是“狂炫”上百串烧烤,要么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吃掉规定分量的食物……尽管与此前被明令禁止的“大胃王”吃播有所不同,但还是会给人一种暴饮暴食、浪费食品的不适感。因此,无论是监管方,还是平台方,都要担起责任,警惕“大胃王”吃播卷土重来,制作、发布和传播那些宣扬暴饮暴食、浪费食品的视频信息。

  应该说,再一次频繁刷到“大胃王”埋头干饭的短视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形式大多变换成了时下比较流行的探店分享、美食推荐等,但从消耗的食物量上来看,还是脱离不了“凭借猎奇吃法或超常食量吸睛”的套路。2021年4月29日起,《反食品浪费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当停止提供信息服务。同年11月,《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印发,在重申前述禁令的基础上提出,“对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通报批评或节目停播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相关法律的实施与工作方案的印发,正是看到了一度火爆的吃播的无序发展和所引发的畸形观念,重拳出手予以治理规范,此后许多“大胃王”吃播逐渐淡出,各社交平台也很少再觅其踪迹。

  如今,一些“大胃王”再度现身,虽然换了个引流的“马甲”,但“胡吃海喝”的内容可是一点也没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商家还比较迎合这些“大胃王”的行为,不光愿意为其免单,有的还主动设置一些“挑战项目”,比如在很短的时间内吃掉明显有悖于正常饮食规律和节奏的大量食物,这显然是超出了正常的营销范畴。受众喜欢看,无非是出于好奇心与猎奇心理,能够有一定的解压作用,而“大胃王”们除了借视频出位、出圈外,背后的利益驱动自然必不可少,一旦掺杂过多的商业因素,超越底线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所谓的探店分享、美食推荐、特色评测等就会变得极端与畸形,随之而来的不良影响与社会危害也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

  因此,对于这种与健康饮食、节约粮食等理念背道而驰的短视频,需要职能部门加以治理和规范,不能任由其污染和危害网络空间的生态环境。2024年网络清朗行动就明确提出要严格治理宣扬猎奇行为、违背公序良俗问题,其中就包括“利用怪异猎奇食材、大量添加刺激性调料等,变相发布暴饮暴食、畸形饮食信息,浪费食品、危害身体健康”的具体要求。面对新变化,职能部门要迅速反应、仔细甄别、严格治理、完善执法,更要积极探索监管和治理自媒体的新方式、新途径。当然,对于平台来说,要切实履行自身的监管审核与畅通举报渠道等责任,及时发现、提醒和整改相关问题,对于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则要依法责令停播、下架。

  说白了,我们并不反对探店分享、美食测评这些传播美好与快乐的短视频内容,而是反对那些畸形猎奇、铺张浪费的内容,不能你在视频上打上了一行“纯属个人行为,切勿模仿”的小字就一切免责了,对其行为的监管与规范不能失之于软,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要形成合力,依法依规严格监管和处置,促使和引导他们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孙瑞亭

【责任编辑:马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