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评论

地评线丨银川述评:文明养犬如何不掉“链”?

时间:2023-10-29 11:49:04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近期,关于文明养犬的话题热度很高,守住市民生命安全的底线,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上限,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事实上,早在2007年,银川的“犬患”就已显现。据媒体报道,当时银川市每天有数十人被狗咬伤,医院外科每天至少要接待五六位被狗咬伤的患者,有时多达10位以上。此后,《银川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实施,2019年进行修订后施行。同时,银川市也在不断摸索城市养犬治理的各项措施,包括宠物的建档工作,文明劝导、禁养烈性犬以及流浪狗的收容等。我们不难发现,文明养犬的逐渐深入推进,其实就是一种城市共建的过程。

  观点①

  找到个人需求与城市管理的平衡点

  一条宠物犬的管理问题,也是个体事物与社会整体管理如何找到平衡点的问题。对于养犬者而言,一条宠物犬可能是“精神抚慰动物”,又或许是生活的伙伴。但对于公共利益而言,千千万万条宠物犬、流浪狗就会成为影响公共利益的因素。

  饲养宠物的确是个人行为,但如果没办法做到完全与社会脱钩,就要遵从宠物管理规范,这是每个饲养宠物的朋友应该知晓并执行的前提条件。社会需要制定宠物行为规范,并且严格督导落实,要求宠物主人对宠物进行训练和引导,防止宠物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干扰公共秩序。

  对于公共空间的使用和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定,首先要确保大多数个体的生命安全。在此基础上,可考虑饲养宠物的需要。这样的政策制定出发点应该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前置条件,再有过多质疑毫无意义。

  我们在审视文明养犬这一命题时,要深刻理解文明养犬的重要性,每个个体的文明养犬行为,也是城市整体良好环境的一部分。

  观点②

  一切按照法律规定办事

  从《动物防疫法》到《民法典》再到各式《管理条例》,约束养犬行为之法律法规不算少,却一再出现恶犬伤人事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管是说狗没管好还是人没管好,归根结底,症结就是没按规矩办事。

  成都女童被咬重伤,事后人们梳理,找出了看似严密的管理链条在现实中环环失控:养犬人没能及时找到,说明犬只登记有漏洞;物业对敞放犬只视若无睹,疏忽大意之外,也说明这方面宣传不力……这些都反映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养存在的短板。说白了,就是不够重视,常态化管理没有落到实处。

  银川前前后后出台的相关规定不少,绝大多数涉及日常养宠的行为都有法可依,但不是说这就足够,有法可依,更要看执行成效。只有各方在“没出事”的日子里踏踏实实、细致耐心做好工作,才能让所有人遵守已达成的共识,让建立的机制按照既定设计顺畅运行。

  无论网上争议如何激烈,守护安全才是首要。一切按规矩办事,给狗办证别糊弄、日常巡查别糊弄、该管该罚别糊弄,这事儿就做好了大半。但笔者认为,还可从提高违法成本方面入手。怎么提高?可以利用科技优化管理;可以树立司法典型案例;可以借助教育培训帮助宠物主熟悉相关法规、学习饲训方法,自觉规避错误养宠行为;还可以改变现行规范中过于侧重行政管理的现状,补上共治共享之缺……办法总有,只是要做起来,别怕麻烦。这是最好的保护,也包括对规范养犬者的保护。

  观点③

  以城市温度推进文明养犬

  既然文明养犬是一种城市共建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其中。在银川,有小区多年前就设立遛狗区域,虽然并非所有小区都有条件做到,但至少说明,在基层实践中,来自不同的社会力量都在寻找办法,平衡各方的权益。

  事实上,银川市近年来对于流浪犬的治理,以及文明养犬的倡导,工作效果显著,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不文明行为,一旦发生争议事件,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基层做起,将文明养犬的整体氛围烘托得更浓厚,而这种体现城市人文关怀的过程,会大量减少行政执法的成本,形成市民互帮互助的城市氛围。

  更重要的,则是让养宠物和不养宠物的群体之间,能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对于拥有好奇心的群体,可以鼓励各方相互了解。这既需要基层公益组织的介入,也需要常态化的宣传和引导。近期的新闻热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汹涌的网络意见。之所以产生这些,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各个群体和圈层之间的不了解。而这恰恰是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个难点,那就是让圈层之间破冰,让更多人愿意了解其他人。

  显然,只有城市本身的“温度”才能融化这种彼此的隔膜。需要广大基层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也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工作方式。

  刘薇 周志翔 皇甫世俊

【责任编辑:张宇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