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评论

地评线丨银川述评:开设公务员微专业,有何不可?

时间:2023-03-21 09:33:01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这两天“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成了热议话题,有人赞实用,也有人骂功利。其实这个专业只是学校自主设立的小而灵活的微专业,与其他通过高考招生的专业不同,之所以引发争论,无非是因沾了“考公”而太过惹眼。

  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矛盾下,一系列教改直指就业综合竞争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这是一个急促且须稳定转向的改革时代,于实践中摸索前行,谁也不可能一落子就完美。能否允许学校创新、试错、重塑?这才是该不该争论的前提。

  西南大学公布的招生简章里,这个专业全称为“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课程计划包括申论概论、行政能力测试基础、公文写作等。由于直接服务于公务员考试的课程占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多半,才让人将其与“考公培训”挂钩比较,生出质疑。这说明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有着与“就业培训”完全不同的期待。至于理由?高校培养人才,理应在通识教育与系统的专业教育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各自专业中学有所成,而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把过多的时间用于训练应试技巧。

  这就有意思了。既然一直说高校培养的一些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那设置微专业以弥补有错吗?从就业的角度讲,专业或有冷热之分,但不可能将冷专业一夕间全部换为热专业,增加微专业给学生多个选择,同时辅以就业竞争能力培训,不正是学校负责任的表现吗?仅仅因为这个专业服务于“考公”,就拿来与培训机构说事儿,到底是“考公”带来的焦虑太甚,还是培训市场经济利益博弈?

  高校创办微专业,可克服传统专业设置弊端,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学校对部分学生需求的一种回应。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都是目前较受欢迎的微专业,而西南大学除了“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其实还有乡村振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无人机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师教育+、智能电子制造、生态安全与管理、伴侣动物科学等多个微专业在招生。其《微专业管理办法》里提到,该校面向本校学生提供微专业选学,是为了“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从业竞争力和对未来社会适应力,丰富学习方式”。

  补充了“应用”,不代表否定其他。可这个专业刚出了招生简章,在其露头之时便棒喝当头,真的理性吗?既然考不考公是个人选择,旁人无法置喙,那给考公的学生们多些服务有何不可?相信大多数人是出于对学生未来的关切,那不如再宽容些,说真的,教书不是件容易事儿。

  刘薇

【责任编辑: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