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时政

强化队伍建设,丰富课堂教学 ,用好关键载体,银川——打造思政教育“金课堂”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时间:2024-04-03 10:08:32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近年来,银川市教育党工委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在提高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上下功夫,抓好队伍建设,丰富课堂教学,用好关键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抓好“关键力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我市强化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全市95%的中小学实现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40%的学校配备了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全市420余名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完成轮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把好思政课教育办学方向,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同时,强化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全市思政课教师党员教师占比达40%。在全区率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联盟,5位思政教师入围全国思政课教师基本功交流展示活动,13名中小学思政教师赴固原市开展主题教研交流送课。

  “通过交流,我们明确了初高中思政课相通之处以及学段差异,有利于破除初高中思政课程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的痼疾,有利于加强教材联动,促进协同育人。”3月20日,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思政德育一体化工作室开展的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上,高中部思政教师和初中部思政教师坐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

  近年来,我市组建思政市级专家库,搭建思政教师联席“教研”机制,畅通区、市、县、校四级思政教研通道,举办专题讲座、教学研讨20余场次,组织81名思政教师走进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致敬“时代楷模”张桂梅同志,全面提升思政能力水平,还打造10个思政名师工作室,与浙江农林大学等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签订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育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

  办好“关键课程”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我市从课程教材、教育教学入手,夯实思想理论教学,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开展思政教师备好讲好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5册本,3100余名教师广泛参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打造精品示范教学,如今开学第一课“闪亮的名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等精品思政课已深入各学校,还通过举办“寻找银川最强石榴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趣味知识竞赛,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拓展线上智慧教学,在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能力。“名字里有米的都是米吗?水稻一定离不开水吗?中国哪里是稻米之乡?”这是兴庆区未来教育创新学院研发录制的“宁夏儿童通识素养课程”中五年级的一节课,由米延伸开来,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大米的种植、生产以及有关民俗传统等,像这样将学生难懂苦涩的“硬知识”转化为喜爱生动的“趣知识”的课程有1000多节,深受孩子们喜欢。农村地区学校也可以通过宁夏教育云平台免费获取使用,解决了课后延时服务开不齐课、开不了课的问题。

  用好“关键载体” 引导青少年成长

  “我是一名‘三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我认为爱国就是把崔景岳、孟长有、马文良三位烈士的故事讲给来参观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听,让大家了解他们的故事,一起传承红色基因。”来自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王艺程说。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打造融入式教育、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作为引导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载体,引导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用好红色教育“活教材”,打造兴庆区景岳小学“三烈士纪念馆”等10个红色教育阵地,11个市级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7个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实践基地),开展“国旗下红色诗歌主题朗诵”“我当红色基地讲解员”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做红色基因、革命薪火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同时,还以传统文化润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融入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举办非遗展演、优秀戏曲表演、传统知识大讲堂、校园传统文化、学生作品展览会等校园文化活动1000余场,覆盖师生50万余人,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此外,广泛开展入团入队、劳动教育、“学雷锋 我行动”、小红帽社区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磨炼意志、提升认知,在互动体验中锻炼思维、塑造品格,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记者 李姝

【责任编辑:马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