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银川市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降水偏少,自然蒸发量大,主要依靠黄河取水为河流湖泊以及农业、工业生产提供水源,长期以来水源成为限制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发展才能脱离水资源的限制?近年来,银川市不断拓宽再生水资源利用空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再生水厂成为健身公园
再生水也被称为“中水”,是由城市生活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再生产的水。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是我市近年来新建的一处高标准水厂,从外面看就像一座城市公园,山水园林间自然水系川流不息,网球场、运动场、儿童游乐园应有尽有,而地下就是污水处理设备。
这里既是银川市民生活污水的“归宿”,也是一处向人们展示生活污水处理成果的重要基地。走进厂区展示厅的大门就能看到一个漂亮的鱼缸,缸里水质清澈透明,鱼儿在其中自在畅游。这是一个再生水鱼缸,里面有一套水循环系统,再生水通过水泵自动定时补充,工作人员也会抽取鱼缸内的水进行化验,同时观察鱼的健康状况。“除了总氮略高之外,其他指标都优于地表四类水,通俗讲,就是比自然河流湖泊里的水质还要好。”该水厂工作人员说。
该水厂所在地已成为一处健身公园,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3.3万平方米,水体面积1.7万平方米。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公园内全部绿化以及水系都采用再生水作为浇灌和补充,环境良好,实现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共荣共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处典范。
目前,银川市辖三区目前共建有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90万吨/日(50万吨出水标准为一级A标准,40万吨为准四类标准)。银川市年污水处理总量1.84亿吨,实际利用再生水8277.91万吨。通过实施再生水市场化运营模式,加大再生水管网建设,打通再生水管网的断点、堵点,逐步解决城市内零散的园林绿化、景观水系、工业企业等再生水用水问题。
促进河湖健康 满足企业需求
来自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的近400万立方米再生水流入南部片区湖泊,保障了南部片区河湖生态基流,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记者了解到,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配套管网建设工程近60公里,对市辖三区既有再生水管网的断点、堵点、漏点进行更新改造,将原有分支管网进行互连互通,形成环状管线,有效解决了片区工业及园林绿化用水问题。同时,正在建设的银川市南部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工程(一期),将通过再生水补充孔雀湖、章子湖等生态用水,有效恢复河湖湿地面积,巩固湿地生态功能,为水生植物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并进一步提升入黄水质。此外,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工程将通过新建人工湿地,提高再生水用于河湖湿地的补水量,持续增强典农河下游水体流动性和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河湖生态健康发展。
“2022年至今,银川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再生水管网项目建设重点发力,投资2亿元建设的银川经开区污水资源化利用配套再生水工程,可有效解决银川经开区工业企业用水紧缺问题,助力银川经开区发展。”银川市城市用水管理处主任胡亚娟说,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需要大量的工业冷却用水,而银川经开区项目多、企业多,用水紧张、用水成本高等问题突出。为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在银川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推动下,建设了银川经开区污水资源化利用配套再生水工程,其中配套建成的中环再生水供水管道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该项目在银川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新建再生水送水泵房,同时在经天路、景平街、济民路、宏图街等道路新建再生水管道约8公里,项目建成后可满足中环、鑫晶盛、晶环、创盛、西夏热电厂等企业项目的用水需求。
用起来和自来水一样方便
今年我市将结合建设“四水四定”试点市,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缓解生态补水需求和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胡亚娟说,通过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管网建设,连通断点堵点,我市将逐步形成“四横四纵”(四横:沈阳路、贺兰山路、北京路、六盘山路;四纵:友爱街、丽景街、亲水大街、宏图街)的再生水管网供水格局。
为了让再生水取水更方便,今年我市将实施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再生水利用管网(一期)项目,在贺兰山路(天平街—唐徕渠)、丽景街(贺兰山路—大连路)、正源街(沈阳路—悦园路)新建约9公里再生水管网,对三区内21处既有再生水管网断点、堵点进行连通;实施银川经开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回用项目,利用满城街及宝湖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沿满城街、宝湖路、金波街至银川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新建再生水管道约13公里;谋划实施金凤区中北部污水资源化利用配套再生水利用项目(四污片区)、西夏区北部片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回用工程(西夏片区),打通沈阳路、宏图街等再生水管网,形成再生水管网互联互通新格局,并同步启动“再生水智慧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再生水运营智慧化管理。
我市将通过布局再生水管网,增加取水设施,逐步解决城市园林绿化再生水用水问题;对再生水主管网已达范围内的公园绿地,通过车辆取水、绿化管网对接等措施,增加再生水利用比例。同时积极协调园林部门加快完善支线管网建设,在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做到再生水应用尽用,减少绿化取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水量,让再生水用起来和自来水一样方便。
记者 李鲲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