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风光无限……贺兰山下多民族聚居的银川,民族团结故事道不完,民族团结之歌唱不断。
银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目标抓落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提升,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途径促发展,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纵深推进和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五个认同”成为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民心思稳、民心思福、民心思进成为主旋律,今日的银川已经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区域中心城市、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形象的重要窗口。
老师给学生讲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思政课。
守正创新 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走进金凤区第一回民小学,书法课上,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练习毛笔字,一撇一捺书写和传达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音乐课上,各族学生表演民乐合奏……一堂堂特色体验课程,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播撒在孩子心中。
百米长卷绘民族团结。
9月19日,银川市中关村小学的学生走进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化身小讲解员,通过现场解说,展现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生动故事,有形有感有效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此前,在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场万人”宣讲进校园活动首场宣讲中,北方民族大学5名“石榴籽”宣讲员还走进银川市中关村小学,为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石榴籽”思政课。
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市各学校通过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的特色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引领学生,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我市首条“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正式发车。
9月16日,我市首条“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正式发车,“民族团结号”公交车车身印有“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字样,配以“红石榴”标识和各民族载歌载舞的生活场景,形成移动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地,使各族群众在日常出行中加深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和认同,牢固树立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仅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还要线上线下多点开花。近年来,我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融媒体传播平台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县两级“1+6石榴云”传播中心,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域覆盖”。策划设计、宣传推介市县两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形象。去年9月,我市创新打造的“小宁大讲堂”融媒体宣传品牌正式上线,借助“小宁”和“小石榴”动漫人物形象,通过短视频、连环画等形式,宣传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引领社会大众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各民族在网络空间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美美与共 构筑各族群众共建共有的幸福家园
7月22日,贺兰县举办的“塞上火把节·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吸引了来自西南地区彝族、白族、布依族等200余名务工的群众。他们身着盛装,手拉手围成圈,共同跳起欢快的篝火舞,齐声高唱《爱我中华》,共同谱写民族团结情谊。
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区居民王菊茹家里摆满了她和7个孩子的合影。这7个孩子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与王菊茹相识于社区“结亲互助”活动,靠着特别的缘分,他们成了“一家人”。大家时常在“民族情·一家亲”的微信聊天群分享生活点滴,其乐融融。
永宁县李俊镇许桥中心村有6个供港蔬菜基地,外来务工人员每年约1350人,其中有布依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群众375人。许桥中心村为此专门成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成员经常与外来务工人员“走亲戚”,相互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同时全面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精细化服务,让他们感受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这一幕幕场景是银川各民族群众共建幸福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深化交融互嵌,为来银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通过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服务管理协作机制,与18个区内外城市签订协议,建立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跨区域协作机制,让来银的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
与此同时,我市立足多民族聚居实际,扎实推进结亲互助、“社区邻里节”“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交流活动,把交往交流交融搬进村居、社区、楼栋,各族群众传统节日同过、团结故事同讲,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团结奋进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走进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的利思·田园蜜语扶贫农业生态产业园,采摘棚里水果种类繁多,有蓝宝石葡萄、礼富苹果、灵武长枣等。依托该扶贫产业园,村里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园经营、务工、利益分红等途径实现增收。如今村里又集中建设了美食街、庭院民宿、户外露营地、儿童主题乐园等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发展第三产业,为各族群众创业增收助力加油。
村民马进福就是受益人之一。3个月前,当地对全村22个闲置院落进行“文旅+”升级改造,他应聘了庭院绿化岗位,每个月工资有四五千元。
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让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车”。这两年,村里还发展以养殖、运输、餐饮为主的多种经营,实施了商业长廊、产业示范园、“和美十里同心园”等一系列强村富民重点项目,谱写出“走乡村振兴之路聚民族团结之心”的新篇章。
宁夏安品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发展辣椒种植产业,引进先进技术理念指导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既解决了本地群众就近就业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又吸引了大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来银务工,切实带领各族群众致富增收。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我市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扎实推进创新发展,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入手,抓住中央、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同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的“两都五基地”,吸引了一批新材料领域知名企业落户银川。多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印记
银川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近年来,我市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作为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有力抓手,立足多民族共居、多文化共融的城市实际,蹚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银川路径”。2019年12月,我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持之以恒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连续24年开展“民族团结月”主题活动,精心组织“民族团结杯”中小学生征文大赛、网络知识竞答等特色活动。推出《不到长城非好汉》《闽宁镇》等一批体现银川各族人民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全市各族群众文化认同和情感共融。
打造符合城市形象的创建品牌。总结提炼了“凤城儿女一家亲、民族和美共筑梦”的主题品牌,打造了市民大厅为各族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审批服务的“创建+放管服改革”、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盈北社区党组织带领社区各族群众过上“党旗下的幸福生活”和“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一系列基层创建品牌。
构建示范带动齐头并进的创建格局。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细胞工程,目前共培育17个国家级、178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结推广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5321”管理模式和“2345”工作机制,2017年和2018年,银川市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和“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首推大病医保上不封顶和特困家庭救助制度,“先住院后付费”“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在全国推广,残疾人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基础养老金标准居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首位;“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示范引领标杆城市;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获评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见证
王红霞:尽心尽力护好民族团结之花
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盈北社区党委书记王红霞的包里,除了自己家的钥匙,还有两把是辖区居民家的钥匙。
一把钥匙是残疾人胡建平家的。每天胡建平要吃啥饭、要干点啥事,都会给王红霞发信息。有一天,王红霞一直没有收到胡建平的信息,她立刻意识到不对劲,于是赶忙去胡建平家,打开门一看,才发现他中暑了,急忙将其救醒。
还有一把钥匙是独居老人刘同科家的。刘大爷的脾气古怪,社区网格员、楼长、物管员经常被他“教训”,王红霞也不例外。但王红霞不甘心,她天天都去看望刘大爷,给他带去蔬菜、水果和零食小吃,慢慢地老人开始向王红霞敞开了心扉,还把家门钥匙给了她。
“做群众工作,马虎不得,忽悠不得,要在服务群众中见真功夫。”王红霞说。
社区的正风馆会不定期举办社区“邻居节”,居民们会端来各自的拿手菜与左邻右舍分享,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尝着美食,唠着家常,其乐融融。王红霞说,这样的场景,在盈北社区时常出现,邻里们亲如一家、和睦友善。
盈北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生活着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畲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为让各族群众融入、享受城市生活,在王红霞的带领下,社区找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在全市率先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打造正风馆、民族团结幸福广场、石榴亭等平台,增强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年9月,盈北社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0年,王红霞获评银川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先进个人。
记者 雷梦/文 本版图片由银川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