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时政

非凡十年·川流不息丨激活转型新动能经济步入“快车道”

时间:2022-11-15 15:01:42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t2.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向全党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银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人民生活稳步改善,民族团结硕果累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项事业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效。

ycrbp27_b.jpg

  产业园里有事业绿色智能助力创新宜业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十年间,苏银产业园从一片不毛之地成长成为产业兴生态美的新兴产业园区。位于苏银产业园的宝丰集团锂离子储能全产业链项目,是全国首家、单厂规模最大的储能全产业链项目……该项目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是我市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成果。“西部地区过去因历史原因较为落后,但不能一直落后,必须抢抓机遇寻找新的赛道。”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是世界各国开启下一代工业革命的钥匙,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赢得了主动权。宝丰集团200GWh锂离子储能全产业链项目是银川市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其发展理念和技术应用水平也处于行业先进。

  上一个单元的产品是下一个单元的原料,且电力供应全部采用自备清洁环保绿电,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从源头促进节能减排,成本为行业最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远低于行业水平,创行业先河。锂离子储能全产业链项目采用全产业链新发展理念,产业链上下游贯通,可生产动力电池、户用储能、小型商业储能、工业储能和大规模新能源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庭、工厂、新能源等领域,市场竞争力强。

ycrbp17_b.jpg

  有了核心产品才能够吸引上下游产业聚集。我市一直在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在高端机械制造和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等领域相继实现了全产业链模式,工业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宝丰集团锂离子储能全产业链项目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这十年,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银川市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063.72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2262.95亿元,经济总量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十年年均增长7.6%,分别高于全国、全区0.9个和0.1个百分点。占全区的经济比重从49.9%上升到50%,经济总量稳居全区五地市首位,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50%,充分发挥了首府城市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服务保障作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89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7.88万元,十年年均增速4.1%,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62万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线上领券、线下消费,可以买汽车、家电等大件商品,也可以用于商超百货日常支出。今年,银川在百货、商超、电器、数码、乘用车等五大消费领域专项推送的政府多业态消费券,掀起了市民“买买买”的热潮。今年上半年共计发放消费券126.61万张,累计使用104.67万张,累计实现销售额9.41亿元,间接带动消费43亿元。全市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动力不断调新,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4.5∶48.6∶46.9调整为2021年的3.7∶45.4∶50.9,逐步形成了“一产优化、二产壮大、三产活跃”的产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更趋协调。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12年突破400亿元后,用十年时间连续跨越500亿元、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四个大关。2020年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市场冲击较大,全市消费规模稍有缩减,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69亿元,较2011年增加402.98亿元,增长1.04倍,年均增长7.4%,总量居全区五地市首位,占全区比重高达59.1%。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由2011年的226.5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33.12亿元,增长47.1%,户均规模由2011年的0.6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0.97亿元,增长49.2%。

  近年来,银川市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长。自国际卡车班列运行以来,银川综保区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卡车班列集散中心为目标,不断开辟国际陆路运输新通道,服务国内外贸企业出口,先后打通了银川—阿拉山口—亚欧、银川—霍尔果斯—亚欧、银川—巴格图—亚欧等国际卡车运输线路。近期,货重84.3吨全球最大的单体3D打印设备、比亚迪、红旗等品牌新能源轿车及SUV在银川综保区完成报关,搭乘国际卡车班列出口。

  这十年,银川市先后成功举办(承办)2021“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第五届中阿博览会、跨境电商高峰论坛、智慧城市峰会等。“13+1”陆海新通道专列首发,中欧班列、卡车班列常态化运行,宁夏首单跨境电商B2B出口货物离境。十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669.49亿元,十年年均增长4.4%。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9.7%,分别高于全国、全区88.3和36.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41.8%,进口增长27.7%,贸易顺差86.86亿元,结构更趋优化。

  营商环境逐年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攀升

  记者走进市民大厅,迎面一个玻璃展柜引人注目。展柜里密密麻麻放着69枚公章,外面贴着一张2015年的封条。这永久封存的69枚公章,见证着银川市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改革。“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这是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向办事群众作出的承诺。目前我市已顺利完成616项改革任务,“五权”改革全面展开,“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通过“一枚印章审批管理”“一体式集成审批”“1230审批”三轮改革,完成了从“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向“群众零跑路”的转变,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行列,开办企业、市场监管、执行合同、政务服务等12项指标斩获全国标杆称号。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去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59万户,同比增加33.9%,全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33.81万户,同比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快于公有企业7.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比上年同期提高15.4个百分点。

  这十年,银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累计投入民生保障资金2401.93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8%以上,各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这十年,全市居民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局面持续向好。房地产开发投资从2012年的207.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25.8亿元,十年年均增长4.6%,累计完成开发投资3490.15亿元,累计竣工房屋面积7493.90万平方米、累计竣工住宅套数46.08万套,很好地改善了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全市卫生机构、医院数量分别从2012年的903、53个,增长至2021年的1350、80个。

  十年是银川市综合实力提升的过程,十年间,银川市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2022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银川市重整行装再出发,将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加快打造“两都五基地”,建成一批标志性引领型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进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阵。到2026年,以“三新”产业为主导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新”产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银川市将凝心聚力,团结拼搏,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更大力量。

  印记

  银川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好的营商环境是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银川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大力气,一切从企业需求出发,俯下身子全心全意提供服务。近年来,银川市陆续推出了“四集中四到位”“一枚印章管数据”、政务服务标准化、“五办五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等改革创新。改革成果得到了国家部委的高度认可,银川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行列,银川经验也相继在各地广泛推广。

  2014年,银川在全国省会(首府)城市中率先成立审批局,实行了“一枚印章管审批”。近年来,以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银川实现了市本级1197项审批事项网上办理,256项“一网通办”。通过持续推进“四减一优”行动计划,银川实现了1140项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

  2020年灵武市对45名“灵州才俊”进行表彰,为23个“两个带头人”示范基地、实用人才培育基地、人才聚集小高地授牌,并为新聘请的45位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宁夏新奥羊绒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华名列其中,他不但享受到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专项经费,企业也因政策红利而引进了一批科技服务人才,解决了企业创新难题,提升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华昊生物医药生产项目是苏银产业园从江苏省常熟市引进的以医药中间体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重点项目,项目28个单体建筑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苏银产业园管委会始终秉承“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服务理念,全体干部职工主动靠前、跟踪服务、全程帮办,高效完成项目立项、土地、规划、建设等各项手续,极大缩短了前期工作时间,创造了从项目签约到正式开工建设的“苏银速度”。目前,园区积极落实留抵退税政策,第一时间将政策红利落实到企业,已向银得利科技、华昊生物、连华科技等37家企业累计兑付产业发展奖励13134.65万元。

  2019年以来,以“打造西部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目标、以“1230”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银川全面开启。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推行“五办五化”改革,马上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以及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体化改革走入深水区。如今,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已梳理完成政务服务“四级四同”事项1258项,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等17个审批事项59份申请材料实行“容缺办理”,容缺比例达40.7%,医院、宾馆、超市等43项主题套餐审批实现了“一套资料、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勘验、多证同发”。

  见证

  彭凡:铸造企业勇立时代潮头

  作为现代化铸造企业,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实现了全球工业级铸造3D打印技术产业化应用“零的突破”,所生产的大型铸造件世界顶尖,成为了我国现代铸造行业的领军企业。近期,记者与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凡面对面,深度探讨铸造企业发展背后的“推动引擎”。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66年,前身为长城机床铸造厂。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当时固守传统经营模式的公司已赶不上时代的变化,慢慢走到淘汰边缘。面对发展的大势所趋,共享集团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开展技术攻坚。“当时我们抽调了最好的工人,从厂领导、总工到车间主任全部投身创新攻坚之中。”忆起当年,彭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最终,公司获得了拥有国际顶尖技术的马扎克公司的认可,拿到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共享集团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随着人才储备、技术积累、生产能效的快速增长,各类海外订单源源不绝,与全球铸钢顶级企业奥地利奥钢联合作建立共享铸钢建设项目,仅第一期投资就超3亿元;与通用电气签署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订单金额超过7000万美元;被国家确定为大型水轮机叶片定点生产企业,结束了大型水电项目建设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项目提供核心部件3200余件。

  在彭凡看来,这一切成绩都离不开企业以技术发展为动力的导向,也离不开国家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必胜决心。

  “20多年来我们始终专注于新技术的研发推广,这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是离不开的。”彭凡说,近3年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优惠政策就享受到了8491万元补贴,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记者 李鲲鹏

【责任编辑: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