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银川,山清水秀,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漫步银川城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行,公园绿地星罗棋布,这是我市坚持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银川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上下一心攻坚克难 建设力度前所未有
秋日漫步唐徕渠畔,透过依依垂柳,可以看到独属于这座城市的水韵生态之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诗如画的景色背后,是银川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行动,是构筑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担当,更是打造山水银川、绿色银川、美丽银川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推进“一支队伍执法”,着力构建全市“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执法、统一管理、统一受案”执法工作模式,完成银川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改革后,县级执法大队编制数占支队编制总量的80.7%,执法力量进一步向基层下沉;全面完成国家和省级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移交工作,整建制上收两县一市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编制,整合组建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建立“谁考核、谁监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管理机制,环境质量监测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显著提升。先后出台《银川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银川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银川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等制度方案。与此同时,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2012年以来,银川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先后投入专项资金237亿元(2022年比2012年投入增长31.9%)。
“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银川。”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道。全市上下以强烈的政治担当、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工作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此,银川市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将每年6月份设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西夏区镇北堡镇成功入选国家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宁夏排污权二级市场首单交易在银川“落槌”,西夏热电在全国碳市场完成全区首笔大宗碳配额交易,全市生态环境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打开了新局面。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秋高气爽,碧空如洗,湖河清澈。”这是前来银川游玩的游客最普遍的感受。
10年来,银川越来越绿、越来越美,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开。
“美不美,先看水。”漫步于阅海湖边,湖水碧绿,游鱼历历可数。这些年,银川市按照亲水、治水、保水、活水思路,统筹地上地下、岸上水中、城市乡村,坚持“五水同治”,新时代黄河保卫战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饮用水源替代工程、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人工湿地建设等系统治理措施,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012年起黄河银古公路桥断面保持Ⅱ类水质,黄河银川段出境断面(平罗黄河大桥断面)水质由2012年的Ⅲ类良好水质提升并稳定保持在Ⅱ类优水质,实现“Ⅱ类进出”。目前,全市地表水国控、区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这里能见度高,没有光污染,是理想的观星场所。”2019年,宁夏将目标锁定星空,首次在国内提出“星星的故乡”文旅IP,并在全域范围内发展星空旅游。
10年来,银川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始终保持大气污染防治高压态势,以“四治一禁”为抓手,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建成宁夏首个大气超级监测站、8套固定式尾气遥测设备和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平台,率先完成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更新声环境功能区划建设,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3年与2021年相比,全市优良天数从252天增加至307天,轻度污染及以上天数从113天减少至58天,达标率从69%上升至84.1%,其中PM平均浓度下降35.3%,PM平均浓度下降14.3%。
碧水、蓝天、青山、净土,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贯穿于银川发展的各领域。党政领导同抓、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协作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正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创新引领精准治污 信息化建设能力凸显
草木植成,民之财也,国之富也。在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田园蜜语农业生态产业园,西眺有蜿蜒流淌的典农河,南望有粉墙黛瓦的润丰村,碧波绿树之间营造出浓厚的山野之趣。一拨拨周边来的游客,在这里生态采摘、拍照“打卡”,感受生态美景,体验乡村生活……
这样的美景,得益于银川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每年年初制定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突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银川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年来,银川市围绕执法监测、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应急监测任务,积极开展实验室项目资质扩项,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从2013年212项增至2022年348项,提高幅度达64%以上,基本实现了水、气、声、土壤、固废环境要素全覆盖,监测能力更加全面;2012年至2022年,银川市对环境监测网络逐步进行优化和调整,基本建成了统一的大气、水、声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空气监测点由4个优化到13个,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点位由18个优化到46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由10个优化到15个,环境监测网络更加科学、更加健全;2017年,银川市建成宁夏首家大气超级监测站,逐步建立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实现未来5天~7天空气质量预报能力,空气质量预警能力明显提升。
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建设完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平台、大气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机动车排放监测管理平台,正在建设银川市生态环境智能监管平台。一系列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使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业务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更加科学、监管更加精准、公共服务更加便民,为精准治污和环境管理转型提供了“新引擎”。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银川市正在用绿色铺展经济发展大盘,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以此获取更大更优的社会效益。
印记
银川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推动生态经济发展,2021年11月,银川市发布《关于设立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的决定》。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为银川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2年6月,以“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为主题的银川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启动。黄河生态保护宣讲、百米长卷绘画、绿色骑行、清理河道、捡拾垃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里,我市深度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低碳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等节点,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持续推进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以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黄河生态保护行动,用实际行动护佑黄河安澜。同时,银川市各商圈商厦、街亭公园、路巷廊桥的户外主屏和近3000辆出租车、公交车上全天候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主要路段和地标街景处张贴宣传道旗和海报3000余例,悬挂红色彩旗2600余面,引导全市人民更好地珍惜黄河、呵护黄河,绘就环境优美新画卷。
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市上下着力开展形式多样、出新出彩、有声有色的宣传实践活动,在全市人民群众心中播下“保护黄河人人有责、美丽生态人人共享”的种子,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黄河、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共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切实让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动人旋律深入人心。”银川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见证
刘建武:做碧水蓝天的守护者
面对环境违法,他冲锋在前,执法“亮剑”,毫不手软;一年四季,他顶严寒冒酷暑,紧盯企业污染物排放工序,逐项检查……他就是银川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永宁大队大队长刘建武。
2011年3月,刘建武进入银川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永宁大队。从事环境执法工作十多年来,刘建武长期奋斗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第一线,主要承担重点污染源现场检查、环境信访查处、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等多项执法任务。
作为坚守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一线的老兵,刘建武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录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仔细察看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上企业的日常废水和废气在线监测数据、企业报备情况等。针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线索,他带领执法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核查企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对于一些明知故犯、屡教不改、恶意排污的企业,采取“不讲情面、不开口子、不留余地”的“三不”高压态势进行执法,对恶意排污违法行为露头就打,有一家查一家,直至他们“赖不脱”,威慑其他存有侥幸心理的企业。同时,举一反三,通过对照企业一厂一策仔细核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问题。
尤其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后,面对永宁县许多企业环境管理不规范,污染环境的现象,刘建武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协调各执法部门分行业联合执法。。采取明察与暗访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区域、重点点位进行突击检查,组织开展各类联合执法行动多次,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分行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有效推进了企业自主治污、依法治污,震慑了相关环境违法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明显减少,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不管是大气污染攻坚还是水污染攻坚,抑或是土壤污染攻坚,刘建武都冲在前、想在前,每天紧盯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及时协调各单位做好预防措施,PM、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臭氧高了,他就督促企业降生产负荷、降污染物排放浓度,提高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率;PM高了,沙尘天气来了,他就督促企业和其他各单位做好洒水抑尘工作。在污染防治攻坚的路上,他不是在做准备工作,就是在现场推进落实工作。
刘建武既有一颗坚强的生态环境保护忠诚卫士之心,还有一颗指导、帮扶企业的无私之心。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刘建武坚持寓执法于帮扶服务之中,向企业“送政策、送服务”。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帮助企业查找解决环境问题隐患、出现异常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疑点难点问题,规范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引导企业绿色、环保发展。在督促整改环保问题的同时,能够针对性地指导帮助企业补充和完善环保档案资料,规范建立各类台账。
对于常年奔波的辛苦,刘建武笑着说:“生态环境是幸福的基石,为银川的环保事业多出力,就是为我们的幸福而奋斗。”
记者 鲍淑玲 李靖 海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