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到渭南,700公里的距离,是高丽娟三年没回过的家。
在兴庆区大新镇燕依园社区工作的高丽娟,已经三年没回过老家了,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她决定回老家过年,回去看看父母和亲戚。
大年三十,高丽娟和女儿起了个大早,再次检查行李后,提着大包小包赶往银川站,包里大多是要送给亲朋好友的特产,想让他们尝一尝宁夏味道。“天还没亮,火车站已是熙熙攘攘,我感受到了大家回家过年的欢乐和期待,几年前熟悉的场景又回来了。”高丽娟说,三年防疫期间,自己和10位同事守着辖区近7000位居民,每个人都很辛苦,所以自己不能离开。没能回老家的这些时间里,尽管可以在视频里和父母、亲戚聊天,但总觉得少了点陪伴。“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过年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孤零零的,要是能在家里,陪在亲人身边,肯定会更好,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从前回家,高丽娟都是自驾,近八个小时的路程让人很疲惫,这次她选择高铁,三个多小时就能到,顺利踏上归乡路,高丽娟难掩兴奋,路两边的风景已无心看,一心只想着快点再快点,一路上她收到不少短信,都是亲戚问她到哪了的,下车后,父母已早早等在出站口。“你小姨做了一大桌子菜,下午都去她家。”“明天有集会,我们去转转。”“过两天你表弟表妹都从外地回来了,咱家要招待一下。”不善言辞的父亲一口气安排了好几天的行程,满满当当让高丽娟心生幸福。
在老家,过年是最有仪式感的事。祭祖,将思念带给故去的亲人们;守岁,齐举杯、共祝愿;逛集会,感受农村浓厚的年味年俗;串门拜年,走亲访友,说不完的家长里短,一大家子二三十人团聚在一起,就是最暖的。
还记得这几年春节,高丽娟都在忙着登记返银人员名册,在社区和同事们吃盒饭,抽空炒上两个菜就是改善伙食了,今年她和女儿吃到了家里的土豆滋粑、蒸花馍、炸果子,还做起了“甩手掌柜”,完全不用操心家务,亲戚都已安排妥当。
这一次回家,高丽娟发现父母又老了,背更佝偻了,智能手机也用不习惯,一直在问她该怎么操作。在家的这几天,老人一直忙前忙后,把家里能修整的电器都调试好,又提前换洗了干净的被褥。大年初六要返程,父母拒绝了她一起来银川住些日子的提议。“说是住不惯,其实就是怕打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高丽娟有些心酸。提着亲戚准备的大包小包食物,临走时她和大家约定:现在回来方便了,等五一小长假咱们再见。
记者 肖梦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