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每年的银川“两会”上,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市人民眼里都是沉甸甸、有分量的。
“要引进人才,为区外大学应届毕业生提供住房等好政策,不让人才流失。”“在做好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前提下,繁荣发展‘地摊文化’。”“加快元宝湖公园建设速度,提升城市‘绿肺’功能,给市民提供更多锻炼休闲场所。”“打造学习型城市,加快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速烂尾楼整治工作,确保早点交房。”……这样的建议都有可能被银川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采用。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自10月28日9时银川市“我为政府工作报告献良策”活动启动,截至11月17日9时,银川政府网微信号、市政府网站、微博银川和银川发布、银川新闻网、银川晚报所属客户端、网站、微信、微博、视频号等平台线上点击量累计11万人次,2000余名网友积极参与,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改革开放、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有效留言1440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关注到民生保障的建议最多,达到852件,占到总建议量一半以上,其次是科技创新25条、产业发展59条、生态环保48条、改革开放9条、城市建设284条、乡村振兴50条、社会治理88条、其他25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多渠道听取意见,最大范围收集民情民意,是确保银川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符合民需、体现民意的关键之举。相比往年,此次活动丰富征集方式,市民既可以扫描二维码在线提交建议、进入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专栏留言,也可以关注“银川政府网”微信公众号进行献策。参与模式的多元化,能够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汇聚群众智慧,推动《政府工作报告》实现从“民生工程”向“民心工程”的转变。
“银川是大家的银川。今年收到的有效建议数比往年增加了不少,网友的参与度也有了大提升。大家的建议多从自身感受讲述,原汁原味,许多诉求直奔主题、简明扼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银川网友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市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是一个集众智、汇众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谋划具体政策措施的过程。此次网络征集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敞开大门写报告,拓宽政府咨询渠道,集民智、听民意、解民需,是银川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网络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能够更好地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政府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项决策都能贴合实际、接地气,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下一步,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将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整理筛选,分门别类进行总结归纳,部分成熟的、合理化建议将及时吸收到《政府工作报告》初稿中,对暂时不能吸收的意见建议,也将转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研究论证,力求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记者 范晓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