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位于贺兰县常信乡的宁夏天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荣科技公司”),一筐筐鲜活的南美白对虾陆续起捕上市,“蹦”向食客的餐桌。
近年来,在清华大学教授段云岭团队的帮助下,通过运用跑道式生物絮团工厂化养殖技术及悬浮物水处理总量控制等技术,60万尾南美白对虾茁壮成长,亩产量从当初的几百公斤提高至1500公斤。“第二茬已卖出500多公斤,供应范围主要为银川市。”该公司负责人张红花说。
育苗池成聚宝盆
第二茬南美白对虾上市
撒料、下笼、收笼……走进天荣科技公司,只见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南美白对虾捕捞作业,一个个沉甸甸的虾笼陆续被拖出养殖池,肥美的南美白对虾在笼里不停地翻腾跳跃。看着一尾尾个头饱满、色泽鲜亮的南美白对虾,工作人员个个喜笑颜开。
看着这番好“丰”景,张红花说:“这已经是我们今年捕捞的第二茬南美白对虾了,预计能卖到本月底。”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共有3个水池,共养殖60万尾南美白对虾,今年的南美白对虾长势格外喜人、品质上乘,预计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3个鱼池年产值近百万元。
过秤、分拣、装筐……一筐筐南美白对虾捕捞上岸后,便被发往客户家中。记者了解到,天荣科技公司养殖的“清银兰”南美白对虾自上市以来,因为其壳硬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市场的热销,得益于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的养殖技术。近年来,天荣科技公司在对虾养殖中创建对虾大规模健康苗种培育产业,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和高效循环水处理系统,解决了传统对虾养殖的难点,虾苗的成活率与品质得到了大提升。同时在前端水处理设备、超滤水处理装置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养殖环境安全可控、池水循环环保,虾苗可在适宜的流动水体中健康生长,提高了养虾的经济效益。如今,该公司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既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引入生物絮团养虾技术 实现养殖不换水
张红花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7年,张红花结合当地实际,调整产业结构,选择了生产成本低、利润高、销售收入稳定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本以为有外国专家和养殖技术,一定可以成功,没想到遭遇了“水土不服”,当年引进的90万尾南美白对虾全军覆没。“人家用的是海水,我们的水不对,260多万元的投资全打了水漂,我当时就想放弃了。”张红花回忆说。
痛定思痛之后,张红花意识到,要想养好南美白对虾,调控水质是关键,而这些技术需要更专业的人来指导。了解到企业发展遇到的困境,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伸出了援助之手。2018年初,银川市引进了清华大学水利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修复中心的专家团队为其指导。
过去6年中,清华大学教授段云岭带着研究生团队开展了大小实验数百次,引入跑道式生物絮团养虾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剂和设施设备降解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向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实现了养殖不换水的目标。“生物絮团养虾,是利用养殖水中各种微生物、绿藻把水体里面的剩余饲料、粪便分解掉,分解完以后与微生物凝结成为絮团,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可以净化水体里面的污垢,降低氨氮亚盐等。通过在养殖过程中添加微量元素等方法养殖出来的虾口感会更好。”张红花说。
段云岭介绍:“我们现在研究完成并投入使用的设备,不仅解决了如何在养殖池里保证有足够的微生物来处理氨氮、亚盐,还可以控制养殖池里面的悬浮物浓度,同时还解决了养殖池里的离子调节问题,实现了养殖水可以循环利用。我们下一个研究的重点,就是改善养殖池结构,希望利用最少的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科学调控水体 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
谈到与宁夏的不解之缘,段云岭说,2018年他在宁夏走访调查中发现,宁夏渔业养殖只使用农田退水,水质较差,全年只有5月份至9月份适合渔业养殖,温度条件决定了渔业养殖,没有办法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于是,段云岭决定从设施养殖入手,提高农户的养殖效益。
段云岭说,刚开始团队率先尝试污水处理厂的模式,将水体用水泵循环到体外做处理,但电费支出和场地设施都比较高。后来,段云岭团队从杂志上的一篇介绍自然界中氮循环的文章中受到启发,不断探索硝化菌和同化菌在池塘中的平衡方式,最终找到了利用微生物在养殖池内有效地降低养殖水体氨氮水平的方法。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段云岭团队在养殖尾水处理、工厂化养殖水质保障技术、畜禽养殖环境治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固化微生物技术,有效降解水体污染物,攻克了工厂化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技术和养殖水体循环利用的难题,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达到97.5%。从养不活到高产增效,一水之变,让养殖大户的增收路宽了,农户的收入水涨船高。这种工厂化养殖水质保障技术不仅成功应用到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还运用在鲈鱼和黄河鲇鱼苗种繁育等生产实践中,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宁夏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南美白对虾的成功养殖,也是我市渔业产业结构的生动实践。通过充分挖掘渔业产业新模式,2024年,仅贺兰县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面积就达到290亩,设施温棚养殖面积为173019平方米,工厂化车间养殖面积为8890平方米,预计今年养殖总产量约达到90吨。
记者 吴春霖 \文 海坤 \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