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焦点图

回应百姓关切 办好“十心实事”

时间:2024-06-20 09:16:31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孩子们在环境宜人的银川市森林公园玩耍。(资料图片) 记者 李靖 摄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推进民生“十心实事”,从群众关切的出行、居住、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精细化管理,城市科学规划、统筹管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实现了均衡发展。

  “一夜修一路”擦亮城市精细化管理名片

  “道路宽阔、路况品质高……”这是很多外地朋友来到银川后的第一印象。道路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银川市城市管理部门在修路这件事上下足了功夫,将白天修补路面的工作调整到晚上,有效避免了修路导致的交通拥堵。

  银川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杜灵军说,白天交通流量大,修路影响交通,调整到晚上修路,虽然要投入更多的机械设备和照明设备,但施工效率会大大提升。同时,为了更加快速和精准地修补路面,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根据群众反映和日常巡检路面情况,科学研判提前部署,在晚高峰过后对局部道路进行封闭施工,各种机械设备轮番上阵,让破损路面短时间内焕然一新。

  “结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微博等途径,针对群众反馈的主次干道路病害问题和诉求,第一时间响应、高效办理,优先、快速处治,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安全隐患。”杜灵军说,充分发挥银川市主次干道路设施巡检“第三只眼睛”的作用,切实保障市民“脚下安全”。今年计划维修整治清和街、宝湖路等主次干道破损、塌陷、鼓包路面3000处、总面积8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2700多处、修补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市道路通行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除了道路修补做到科学细化,银川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道路资源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体验。在新华路两侧的商铺前,将过去人行道进行改造,整合了慢行绿道,不仅实现了人车分离让道路更加安全,也拓宽了非机动车道使得交通更加顺畅。“尤其是改造过程中,将部分比较宽的地方规划了停车位,逛街的市民好停车了,我们的生意也更好做了。”新华路商户陈先生说,人性化的道路设置,得到了市民的称赞。

  提前科学布局 城市建设与生态发展相得益彰

  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银川市十分注重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和谐同步,城市里随处都能看到小微公园,湖泊湿地更是星罗棋布。

  金凤五路是银川市交通疏堵“6+N”的重点工程之一,其特殊之处在于要从唐徕渠两侧建设桥梁跨渠而过,道路沿线有七子连湖和典农河,生态环境在建设之初就要同步考虑。“金凤五路在建设之前是一条乡村土路,也是一条断头路,周边市民出行亟待改善。”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打通该条道路面临两个棘手的问题,首先是跨唐徕渠的桥坡度比较大,其次是道路由东向西逐步收窄,在交通组织和优化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布局。

  对此,金凤五路在建设之初邀请了多名专家和施工人员,经过反复研究商定出施工方案。作为施工方负责人,方伟对此感触极深,他在这条道路上来来回回走了数百趟,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尤其是对周边生态保护方案的制定十分慎重。“当时路中间有一排树木,经过商讨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绿色对城市发展很重要,便决定保留下来作为绿化景观。”方伟说。

  金凤五路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设置了绿色隔离带,在路两边还栽种了梧桐树作为行道树,根据绿化要求配合栽种了低矮的乔木、灌木,让绿化带不仅发挥遮阴纳凉的作用,也成为了一道美丽风景。道路修建过程中还对宁城闸进行了迁建,对七子连湖进行了清淤,建设了沉淀池,减少生态补水当中的泥沙含量。

  住房保障提质扩面 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

  作为“十心实事”的重要内容,住房保障关系到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今年,银川市将筹集2764套保障性住房,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2044套、配售型保障住房720套,“租赁+配售”的模式将解决更多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难题。

  “近年来,我们通过保障房并轨,动态调整保障房的申请门槛,不断扩大保障房纳入群体,让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到政策福利。”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在申请准入条件上,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将外来务工人员、新市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将毕业不满3年的大学生纳入住房保障可享受租金优惠序列,对外地来银务工人员名下无房即可纳入保障。减轻刚就业群体的生活压力,在保障房筹集的时候选择一些位置好、交通便利的小区作为保障房小区,让居民住在保障房也能享受便捷的生活配套。

  近年来,银川市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构建起广覆盖、分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问题,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在智慧管理上,通过“我的宁夏”政务APP实现快捷审批、高效监管。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银川市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连通水系、恢复湖泊、保护湿地、治理黑臭水体、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海绵工程,致力于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提升水景观,打造宜居、韧性、智慧银川。

  银川市以入选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为契机,持续筑牢城市安全发展底线、丰富城市生态健康肌理,涵养城水相融的生态画卷,打造“会呼吸”的塞上湖城。2022年至今,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系统化治理措施,实施了120多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有效缓解了道路积水及污水厂超负荷运行等问题,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持续提升,应对洪涝灾害的弹性和韧性明显提高。

  在小微公园项目实施过程中,银川市优先利用源头绿色基础设施,在不改变园内整体风貌和景观布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在园内设置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塘等海绵设施,建成了兴庆区大团结广场南侧的友好公园、罗家湖小微公园等一批具有雨水调蓄、削峰错峰的海绵型公园,打造了一个个市民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乐享自然的生态空间。

  通过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的持续推进,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怡人的“生态绿”,大面积的绿地和湿塘,在降雨时节渗蓄径流雨水,涵养地下水水源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湿度和空气中的水汽量,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减少了居民制冷设备的使用,降低了碳排放和能耗。此外,通过雨水、污水的回用,节约了优质水资源,构建了循环水生态,保护了水环境。

  湖泊湿地面积的增加和水环境的改善,让银川成为候鸟的天堂。除了市民常见的红嘴鸥,一些原来不经过宁夏的候鸟种群也陆续改变了迁徙的路线,做客经停银川,候鸟的种群多样性大幅提升,让这座城市更加灵动。

  记者 李鲲鹏

【责任编辑:苏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