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爱尚银川>爱尚玩

这么绿的贺兰山,你见过吗?

时间:2024-09-23 09:56:29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2021年5月拍摄的贺兰山(下)与最近拍摄的贺兰山(上)。丁半农 摄

  孩子们在绿绿的贺兰山“寻宝”。丁半农 摄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些瞬间,让你感觉不同凡响,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2024年的秋天,对于银川而言,便是这样一个不凡的时刻。持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不仅滋润了这片素来少雨的土地,更让贺兰山许多原本草木少见的地带披上了浓浓的绿装,仿佛是大自然用 温柔的笔触,在西北大地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

  01 两张照片的对比

  “你能相信这都是贺兰山吗?”摄影爱好者丁半农拿出2021年在贺兰山拍摄的照片与最近拍摄的照片拼接在一起,记录下了贺兰山脚下的变化。

  两张照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前者色彩更加深沉,大地裸露着土的本色,只染了些许淡淡的绿,山峦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雄浑巍峨;而后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而温柔的绿,绿意上,那些细长的线条仿佛是自然界的笔触,随意而优雅地勾勒出风和水的轻抚,为这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灵动。远处的贺兰山则被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神秘莫测。

  “拍摄那天湿度大,雾气多,无人机飞到500米就看不见了,照片上的拍摄高度只有100米。”丁半农说,以往这个角度拍摄贺兰山,虽说主角是贺兰山,但山上却不能少了晴空蓝天,唯有这样才能显出山的巍然和沧桑,而这次拍摄的照片上,晴空已经被一片雾气取代,甚至山体也被雾气掩盖,依稀留下一点阴影,但绿意布满大地,少了几分巍峨,却肆意舒展着温暖的绿色。

  两张照片,一先一后,一淡一浓,组成了一幅关于时间、生命与自然的壮丽画卷。

  02 不同寻常的“秋雨交响曲”

  贺兰山的变化,缘自今年不同寻常的“秋雨交响曲”。“今年秋季持续阴雨天气范围广、累计降水量大、极端性强。累计降水日数和连续降水日数异常偏多,日照时数异常偏少。”宁夏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丁永红说,尤其是8月31日至9月16日期间的持续阴雨天气,自1961年以来的秋季仅出现了9次,可称罕见。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今年秋天会有这么多雨呢?“一个地方要出现降水天气首先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充分的水汽输送和有抬升和凝结的条件。”丁永红解释,今年印度洋和热带大西洋海温持续偏暖,叠加厄尔尼诺事件的滞后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偏南气流将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提供了稳定的水汽输送条件。同时在北边,蒙古国、中国新疆到中亚地区维持着比较深厚的冷低压系统,即一股股扩散的冷空气为降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抬升凝结条件。

  “从更长远的气候背景来看,秋季降水量的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丁永红介绍,1981年以来秋季全国平均降水量存在年代际变化,近20年为增长趋势;尤其2001年以来,西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偏多的频次多。特别是今年8月下旬以来,宁夏就像站在了冷暖空气的“十字路口”,来自远方的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冷空气在宁夏上空不期而遇,编织出一幅幅连绵不断的雨幕。

  03 贺兰山的温柔与细腻

  北方四季分明,贺兰山也往往展露出不同的景致,吸引着户外爱好者前往。阳光就是一名资深户外爱好者,每一个季节的贺兰山,都有他的脚印,而他也用照片或视频的形式,留存着贺兰山一年四季的美好。

  “我们一般选择转角黄旗口穿越路线,非常经典的一条路线,从这里可以登上转角楼,上面有个木架,现在是网红打卡点,很多户外爱好者来了都要在这拍张照。”阳光说,每一次进山,随着脚步的深入,贺兰山的壮丽逐渐展现在眼前。海拔的攀升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心境,特别是攀登至转角楼,阳光俯瞰四周,群山尽在脚下,心中豪情万丈。

  “夏天站在山顶上,就能看见贺兰山一侧是绿色的植被,另一侧则是漠漠黄沙,那一刻就能体会到贺兰山的存在对于宁夏人的意义,它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这块平原的守护者。”阳光说,这时候再向银川城区望去,“精致”的城市就像一颗宝石,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地闪着它的光芒。

  今年秋季,他再一次和驴友们登上转角楼,在木架旁留下照片,而这次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从没见过这么绿的贺兰山,那天下着雨,湿度特别大,林间都是雾气,山顶也是白茫茫一片,有一种很神秘的氛围。”他说。宁夏人敬仰贺兰山,贺兰山也以无尽的魅力,回应着这份深情,让被他庇护的人们感受到了温柔细腻的一面。

  记者 李尚

【责任编辑:张方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