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爱尚银川>爱尚看

探访80后走马灯手艺人:传承+创新 点亮非遗的璀璨光影

时间:2023-02-22 17:00:00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历史文化悠久的走马灯是春节期间各项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增添了喜气,更突出了浓浓的年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走马灯这种传统的灯笼逐渐被人忘记,愿意去学习制作技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作为冷氏手工走马灯第三代传承人,冷文刚接下了传承的重任,不仅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来,还在家传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辞去工作 传承走马灯制作技艺

  冷文刚是一名80后,从小他就帮父亲打下手制作走马灯。1994年,冷文刚的父亲因意外工伤失去左臂,右手的三根手指筋腱断裂,仅靠两根手指制作花灯,而那时的冷文刚对制作花灯其实是排斥的。“当时我不到十岁,正是爱玩的时候,每每看到同龄孩子在外面嬉戏玩耍,可我只能在家里帮工就特别委屈,经常和父母抱怨、哭闹。”但是慢慢地,当他看到父亲多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在潜心研发和制作花灯,丝毫不受身体残疾的影响,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了冷文刚。当他听到父亲无意中感慨:“我有个遗憾,这门手艺这么好但是无人传承,孩子不太喜欢……”冷文刚仿佛如梦初醒,他觉得传承技艺不仅是学习父亲的匠人精神,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要将家族技艺和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他打算辞去工作,专职学习制作花灯。本想着父亲听到这个想法会非常高兴,没承想却遭到了拒绝。“我父亲说你想学习可以,但是不能指望它来谋生,你会连家都养不起的。确实,这么多年来我父亲都是在贴钱制作花灯,坚持他的梦想,他不想让我过得这么辛苦。”经过一年多的思想工作,最终家里人改变了主意,支持冷文刚辞去工作,正式成为了冷氏手工走马灯的传承人。

  尝试改良 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从过去的被迫帮忙,到后来的主动学习。当冷文刚用心感受并且系统学习花灯技艺时,才发现它的魅力。从铁丝窝型、焊接,到雕刻各色花型,再到糊上彩纸,他开始一步步慢慢学习。不仅如此,他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尝试改良技术,用电机替代原本的灯芯式风轮,增加花灯的稳定性和寿命,并将灯上糊的花纸升格为花布,减少掉色,能更好地篆刻花纹。一个新的走马灯从研发到制作,要经过九大工序,近二十天才能够完成,之后再将这一款式走马灯磨具制作出来,工期就能缩短到一到两天了。

  走马灯缓缓转动,在光影纸雕间,展现了鱼儿的灵动,于方寸天地中诉说着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塞上传奇。冷文刚热情地展示着他的得意之作,这盏走马灯采用铁艺骨架,布艺外皮工艺,将传统剪纸艺术和皮影投射的原理融入其中,整体分为几个区域,在转鱼区采用了黄面,小鱼如活起来了一般欢快地游动着,仿佛在黄河之水里翻腾,赋予了花灯灵魂。在镂空区,冷文刚巧妙地将中国四季十二花以剪纸篆刻技艺进行了展示,精致且巧妙。

  如今,冷氏手工走马灯已经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技艺,冷文刚不仅积极对接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还定期组织针对残疾人的花灯制作培训,他希望完成父亲的心愿,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手工走马灯这项技艺大多掌握在老一辈人的手中,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花时间,费工夫,还不挣钱,但是我被父亲的热忱和执着影响,希望将这项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也想把它教给更多喜欢花灯的人,让年味浓郁,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冷文刚说道。

  记者 张佳丽 齐峰

【责任编辑:卢丽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