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中心>专题库>2022年专题库>老区新貌专栏

探访宁夏最早解放的县城——盐池:红色热土涌动的绿色春潮

时间:2022-04-25 22:00:00来源:吴忠日报
分享到:

  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原土窑洞已经修葺一新(4月20日摄)。

  老区不老,逐梦焕新。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也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吴忠的东大门——盐池县1936年解放,是宁夏唯一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老区。13年的革命历程中,盐池县为保卫陕甘宁边区、支援边区经济建设、发展边区民主政治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曾指出,盐池是边区的经济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如今,行走在这片曾经的革命热土上,红色记忆激荡着每一个人,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不懈奋斗,老区振兴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绘就了一幅幅民生殷实、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新画卷。

  李塬畔盐池县委革命旧址展新颜

  4月20日早上8点,全媒体采访分队首站进发盐池县麻黄山乡的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

  四月的麻黄山乡,连绵起伏的沟沟壑壑,或许是刚下过雨,地面黄黄的衰草开始密密泛绿,有些年头的树木虽不茂密却也抽条长叶,遥看绿色成片,颇为壮观。

  在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我们碰到了麻黄山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孙世瑞。这名90后乡长,皮肤晒得黝黑,中等精瘦的身材,看不出只有31岁。他指着“中共盐池县委机关旧址”的红色雕塑,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如今麻黄山乡的变化。

  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是1947年至1949年宁夏工委和盐池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遗址坐北面南、依山傍沟的3孔生土筑的窑洞。正是这几孔简陋的窑洞,使盐池的红色历程得以延续,也是盐池红色历史中最厚重的一笔。

  孙世瑞说,李塬畔村目前已经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麻黄山乡充分挖掘利用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唐平庄宁夏工委会议旧址等红色革命资源,结合乡村振兴,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实施美丽村庄、乡村振兴示范村等项目工程,先后对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硬化了广场,新建了停车场,还原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当时场景,打造了一条老区民俗街,建起了农耕文化广场、共产党人主题广场。“我们的主旨就是,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一些来旅游的小孩儿,来到这里,就能接受到嵌入式的红色革命教育。”孙世瑞笑着说。

“王到山”下的何新庄村全貌(4月20日摄)。

    宁夏工委唐平庄会议旧址,现已改为唐平庄窑洞党校(4月20日摄)。

    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窑洞内景(4月20日摄)。

  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前的“消息旗”(4月20日摄)。 

  蓝天白云下,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前的共产党人主题广场,来自盐池县市场监管局的党员正在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面对着金灿灿的党徽、红彤彤的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随后又来到广场一侧的初心墙,每个人庄严地签上了入党初心和名字。  

  在共产党人主题广场的另一侧,我们看到了一块块红色的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牌匾。孙世瑞说:“这里马上要换成宁夏的革命烈士、革命英雄和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更多的人记住,惊心动魄的岁月已经远去,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仍然鼓舞着17万老区儿女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在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左后方,新修建的游击队小道顺着山势蜿蜒向前延伸至沟底。而在旧址修葺一新的六口窑洞前,有个类似雕塑的土柱,上面插着一面小红旗迎风招展,小旗子下方还有一根麻绳拴着。孙世瑞告诉我们,很多人以为这是个装饰品,其实这是一个消息台,上面的旗子是当时游击队用来传消息的,一旦发现敌情就立即放下旗子,通知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它和游击队小道是遥相呼应的。  

  走进窑洞,每孔窑洞都尽量复原过去盐池县委领导在此办公的原貌。在一间窑洞里,专门成列展示着一些老物件。李塬畔村党支部书记李彦鹏说,这些老物件大部分是老百姓主动捐赠的,也有一些是专门收集来的。  

  行走在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一孔孔窑洞、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泛黄的照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烽火峥嵘的岁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自由,抛头颅,洒热血,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  

  今天,放眼再看这片昔日的革命热土,人心依旧热,人情依旧浓,红色革命根脉赓续传承。  李彦鹏说:“现在老百姓特别支持发展红色旅游,村里整治环境卫生,硬化路面、清扫垃圾、建停车场,村民都积极主动参与劳动。”2021年以来,来李塬畔村研学、旅游人数近3万人,红色旅游带动全村988人通过销售特色农产品实现收入160万元,比上年增收20%。  

  李塬畔村,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昔日贫困村,如今已经成为盐池县红色旅游的“金字招牌”。  

  唐平庄窑洞党校党旗红  

  驱车在山间七绕八拐,我们来到了麻黄山乡唐平庄村。这里距离李塬畔村10公里,地处大山深处,昔日民居多是窑洞。如今,这里的旧窑洞被废弃了很多,新窑洞一个比一个气派。唐平庄村党支部书记董国泰告诉记者,现在条件好了,村里很多人都搬到了县城,有的箍了新窑也就是每年种庄稼的时候回来暂住。  车子在一处宽阔平坦的空地停下,抬头只见一处崭新的联排土黄色窑洞,“唐平庄窑洞党校”的红色大字非常醒目。 

  推开一扇窑洞大门,里面放满了廉政文化书法作品。原来这是村党支部副书记范殷贵发挥特长,为窑洞党校打造的廉政建设阵地。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园长王生岩给我们讲述了唐平庄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1948年8月,宁夏工委成立后,在宁夏工委的领导下,盐池县委、回汉支队在麻黄山乡唐平庄村召开解放宁夏战略部署会议。为什么要选择到唐平庄开这个会议呢?因为在1947年盐池县委、县政府撤到麻黄山后,在那边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所以唐平庄村当时的群众工作基础非常好。同时,因为唐平庄村山大沟深的地势,有利于部队进行转移和撤退,加上当时盐池县委、县政府一直在麻黄山领导武装力量进行游击战争,武装力量不容小觑,基于这几个方面的优势,宁夏工委选择到唐平庄村开解放宁夏的战略部署会议。唐平庄会议之后,盐池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担架队,提供粮食、马料等后勤物资,回汉支队也编入到解放军序列,参加了解放宁夏的战斗。“事实证明,宁夏工委在唐平庄召开的这次会议,对解放宁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生岩如是说。  

  今年47岁的董国泰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村里担任文书,2020年担任唐平庄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他1997年入党,是一名老党员。说起唐平庄村的变化,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要说变化,那真是太大了。过去路难行也没有车,到盐池县城办事没个3天不成。现在你看,油路都通到家门口,家家小车一开,走趟盐池县城不到1小时。”董国泰回忆说,村部距离麻黄山乡政府20多公里,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即便是砾石路都没有。当时也没有电,晚上加班还要点蜡烛。现在我们都用上了智能手机,通知村民开会或者搞个活动都是微信群通知,再也不像过去靠打电话或者让人一家一家跑着通知。老百姓看病也不犯愁了,量血压或者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就到村卫生室看,稍微大点的病就到乡镇卫生院看,就是进县城走银川也很方便。很多村民除了种地养羊,还进城务工,60岁以上的老人都领养老金,家家收入都在增长。“我的母亲就常说,从来没有想到咱们这个山沟还能通上电和自来水,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董国泰笑着说。  

  唐平庄窑洞党校是2019年开始兴建的,这里作为宁夏工委办公旧址,现在是吴忠市红色研学基地。整个窑洞党校工程占地8000平方米,前后分两期,已经投入300多万元完成了一期建设。目前,窑洞党校一天最多能接待400人研学。 

  对窑洞党校未来的发展,董国泰有着很具体的愿景:“现在窑洞党校的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对外也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所以直接收入没有多少。我们目前开展最多的是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红色研学活动。等二期工程建成后,我们将重点打造红色窑洞民宿,同时建养牛场、养羊场,出售牛羊肉、土鸡、小杂粮等土特产品,预计每年为村级集体增收50万元。如今,唐平庄村被列为盐池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我们有信心依托红色资源、乡村旅游资源,让我们这个小山村越变越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对董国泰的这些规划,麻黄山乡乡长孙世瑞表示完全支持,他还对唐平庄村今年又种了700亩经果林给予表扬:“我们要让麻黄山的山坡上一行行的鱼鳞坑都绿起来,涵养水源涵养水源,修复生态,让满山绿色映衬的党旗更加鲜艳。”  

  王到山下的何新庄村新规划  

  盐池县麻黄山乡有个叫何新庄的村子,这里种植了大片的大接杏、山杏,每到春季,漫山遍野杏花儿开,是远近闻名的“杏花村”。 

  孙世瑞介绍,过去的何新庄村因为地处山沟,村民居住分散,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滩羊为主,老百姓靠天吃饭。现在的何新庄村却是风景怡人,老百姓吃着“旅游饭”。 

  何新庄村赵记湾自然村里有座“王到山”,海拔1860米,与对面的凤凰山遥相呼应,因民间流传康熙曾到访过而得名。 

  山势不高,车路过时,我们发现山上建起了黄色的木质阶梯。孙世瑞说,2021年,麻黄山乡进一步推进何新庄村的生态旅游业,在山上建了999米的登山步道。这个木质阶梯上山有550级,下山有449级。  登到山顶,向北眺望,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何新庄村的何家大院,只见15孔漂亮的窑洞一字排开,绿树掩映间,白色的窑洞宾馆门异常显眼。放眼四望,才发现这里还有砖窑展示馆、33座温室大棚、大片的杏树林、沙滩游乐场和规模养殖场。 

  孙世瑞介绍,何家大院的窑洞都是早些年村民们自住的,其中很多窑洞甚至有百年历史。2016年,麻黄山乡将窑洞修复改造为体验式农家乐,打造集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窑洞民宿、特色美食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点。目前,何家大院已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农家乐、民宿家,从业人员50余人。 

  “眼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就利用这个时间规划建设何新庄村文旅基础设施。建成后,我们要让游客在体验窑洞民俗文化的同时,还可以登山、采摘、赏花、参观农耕文化和带孩子在沙滩游玩,大大提升我们的生态旅游品质。”对未来的发展,孙世瑞信心满满。  

  麻黄山,一个昔日荒凉贫瘠的地方,如今,凭借着李塬畔盐池县委机关旧址、唐平庄会议宁夏工委旧址等红色革命历史资源;凭借着一年年挖鱼鳞坑植树增绿,涵养水源,修复生态,让荒山变绿变美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凭借着打造何新庄村何家大院这类别具一格的窑洞民俗文化,让这里焕发出了新面貌。  从麻黄山乡的巨变,我们也感受到,在盐池这片红色的革命热土上,处处涌动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建设春潮。


【责任编辑:张宇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