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要闻

银川:党建引领汇集强村富民“源头活水”

时间:2021-09-15 09:47:03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近年来,我市坚持“建强组织促发展、发展产业助党建”,大力推动在产业链上建支部、聚党员、富农民,努力促进村集体经济从“有没有”向“强不强”转变。截至去年底,全市274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272个,百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39个。

  建强基层组织凝聚发展合力

  老乡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分级分类制定问题、任务、措施“三个清单”,两年来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后进村)115个,创建三星级及以上村党组织185个,完成192个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我市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00人,从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党组织带头人155名,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8.7%,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

  健全制度措施激发内生动力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制度体系,我市出台《关于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规范项目扶持、资金渠道、要素资源、发展模式、考核奖励、监督管理等内容,特别是提出村集体经济收益的40%可用于奖励村“两委”班子成员、专业技术人才,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市各级党委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班子效能考核、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乡村振兴年度考核中,各县(市)区、乡镇全覆盖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保人员、制度、机制“三到位”,职责、流程、资料“三明确”。同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监委会”的“四位一体”管理运营机制,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

  盘活资源要素释放发展潜力

  “资源零散、力量分散等问题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的一个瓶颈。”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这一问题,我市从盘活资源要素上想办法,整合各类涉农政策、资金、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各村党组织对村级集体资产和“四荒四边”空闲资源进行集中清理登记,拓展出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有偿服务、农业合作等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8个。

  积极探索股权(债权)投资方式,委托产业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市场化运营,重点扶持有一定区域产业优势的28个村,目前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已向指定村集体返还收益495万元。建立担保贷款,与银行合作,投入担保资金200万元,以1:10的比例放大资金贷款,扶持有一定发展条件的村级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或与企业合作,目前已累计发放担保贷款5000多万元,带动6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

  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

  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我市坚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有机融合,村党支部引领鼓励村干部和党员领办创办、带头入股产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就业增收,推动产业链上兴集体、富农民。

  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产销专业合作社,打造集田园综合体、休闲垂钓和观光长廊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农田认领、农事体验和“农田管家”等吸引了许多城里人到此观光休闲,村集体收入实现成倍增长。

  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走“党支部+‘一带三变’+农户”的路子,村党支部积极盘活水、田、闲置用房等资源,打造“私人订制”有机稻田及绿色蔬菜基地,支持村民以每亩保底500元入股,年终不仅向村民分红,每年还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以上。“一带三变”模式通过支部带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村集体收益与农户利益充分连接,稳步提高村集体带富能力。

  此外,我市还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指导村党组织通过联合经营、入股分红等形式,在集体经济项目引入市场经营主体,推动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记者 范晓儒

【责任编辑: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