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要闻

防疫情、保供应、促消费
银川市六项措施保障春节市场供应

时间:2021-02-10 18:59:51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新春佳节将至,银川市商务局组织动员全市商贸流通企业,采取干部驻点督导、发放防疫物资、提高人防技防水平、投放储备肉菜、建立商品产销信息日报制度、创新服务消费方式等六项措施,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保障节日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创新开展大众消费促进活动。

  干部驻点督导 发放防疫物资

  多措并举方便市民舒心购物  

  据了解,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近期银川市商务局全员下沉到骨干商贸、物流、批发市场网点,抓好驻点防控工作,督促并帮助企业把“人物同防”抓实抓细抓落地,做到科学精准防控,确保消费场所安全。自驻点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出动督导检查人员484人次,驻点时长超过3872小时,现场帮助整改问题165项,累计下发整改通知书38份,发现的问题已督促企业全部整改到位。驻点督导同时,全力做好进口商品物品和进口非冷链集装箱的摸排工作,先后摸排全市3117家物流相关企业、4373家外贸相关企业,指导企业进行存量全面排查、全面消毒。

  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我市商务部门还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业综合体、大中型连锁超市、蔬菜直销店、农贸市场、物流园区、二手车市场等七大行业46个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集中免费发放医用外科口罩801000个、免洗外科消毒凝胶3900瓶、84消毒液2800瓶,统一制作疫情宣传大型墙面喷绘9处、立屏206个,强化企业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和公益宣传氛围营造。一方面降低企业疫情防控成本,一方面引导企业为未佩戴口罩进场消费群众免费提供口罩、手部消毒液等,方便群众舒心购物。

  高科技防疫神器上线 强化市场动态监测

  确保消费市场供给稳定

  为了让疫情防控更精准,我市督促引导企业及时做好测温设备的定期维护、测温枪的置换更新,指导宁夏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新百连超等人流量较大的企业、网点,购置安装先进的远红外和人脸识别快速测温预警设施,以及自动口罩机、感应式手部消毒机等防疫设备,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人防技防水平。

  全市还建立了蔬菜、肉品等主要“菜篮子”商品产销信息日报制度,落实专人进行分析监测。坚持对宁夏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新百连超、小任果业、籽润等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大中型商超、社区蔬菜直销店等经营企业每日蔬菜调入、调出、库存量进行监测,掌握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动态信息,定期进行对比分析和预测预警,指导企业生产、引导市民消费,进一步提高“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市场运行调控水平。

  投放储备肉菜 派发留银“红包雨”

  线上线下特色服务“年味浓”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为了保障春节期间市场供应,银川市商务局积极对接新华百货、华润万家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做好节日期间商品调运、储备,确保生活物资不断档、不脱销。同时,1月28日至2月11日在167个网点投放自治区、银川市储备冻肉927吨。1月28日至3月31日,在市辖三区142个网点投放6种银川市政府储备菜14000吨,满足群众节日所需。目前,已投放储备菜3500吨、储备肉827吨。另外,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全市新华百货、王府井百货、国芳百货、新百连超等骨干商贸流通企业2021年春节期间,投入市场商品近8万种,货值超18亿元,其中食品类商品约6万种。

  银川市商务局还创新措施服务消费,通过创新开展网上年货节、“留银就地过年购年货”消费券发放等无接触少聚集消费项目和服务活动,方便百姓线上线下多渠道购置年货,避免人群聚集。积极组织企业引进喜茶、辣斗辣、言几又等品牌首店,满足本地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据了解,2021宁夏·银川网上年货节自1月20日启动以来,已举办直播带货85场次,浏览人次1100多万人次,平台引流316万人次,销售268.9万单,实现销售额6.2亿元。此外。市商务局还通过与中国银联宁夏分公司对接,联合出资500万元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为50000名宁夏区外户籍在银工作并就地过年的人员每人派发100元年货购买消费券,可在零售、餐饮、住宿等23家行业骨干商贸企业,233个门店使用。申报工作自2月9日10时全面开启后,仅当天线上累计报名人数就达11447人,符合条件7132人。线下现场报名88人,正在参核中。

  记者 孙楠

【责任编辑: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