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渐暖,各类作物纷纷播种下地,兴庆大地从南至北一片繁忙景象,给农业生产加温,为丰收增添底气。
在掌政镇强家庙村,一垄垄开垦好的土地映入眼帘。农户们拿好工具,开动机器来到田间开启初夏的播种工作。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近2000亩农田里,将要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对于农户来说,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早已轻车熟路,但在一块地里套种玉米和大豆,还是首次尝试。而“如何让村民接受改变传统种植习惯”让强家庙村党支部书记强振新一时间犯了难。
“接到种植任务后,村两委班子第一时间制定了详细的任务清单,并逐家逐户走访宣传,只要把百姓的思想工作做通,工作开展就顺利了。”强振新告诉记者,在做宣传工作前,每位工作人员要先学习相关种植知识、吃透各项政策法规,再给村民们讲优势、说保障,让村民吃下“定心丸”,放心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既能有效利用空间土地,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土壤,降低病虫害,实现‘一地多收’,相信收入比种植单一作物会高很多。”强家庙村种植大户杨建元说道。
而在通贵乡通贵村的农田里,两台大豆玉米一体化种植机在农田里加紧作业,随着机器的运作,一粒粒玉米、大豆种子缓缓埋入土壤。
“4行播玉米,4行播大豆,株距保持在20公分左右,保证在玉米株数不变的情况下,为大豆种植腾出土地。”正在查看播种情况的农户王建洪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尝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但是在种植的各个阶段都有专家进行指导,还开设培训班,让大伙儿在种植过程中不走弯路、不误农时。
据了解,为强化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全程技术指导,兴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协同农技专家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面对面“保姆式”服务,现场指导农户如何科学种植,提升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兴庆区2022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面积106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9034亩。
记者 肖梦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