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评论

地评线丨硬生态和软生态

时间:2022-06-13 09:50:03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中,很多专家和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谈了一些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看法。其中有一个案例显得比较特别,在一个“废弃”的湿地观光项目中,没有了相关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几年之后,这片湿地反而得到了很好的修复,生态系统的表象更加丰富,自然景观也很有特点。而在生态学的专家眼中,这就是一个人类活动退出之后,典型的生态自然恢复的例子。因此,我们研究生态保护,首先要认知生态的概念,用软生态的提升,驱动硬生态的改变。

  自然生态是非常复杂的,从可见的植物、动物,水体土壤大气,再到不可见的微生物、矿物质、酸碱度,林林总总,构成了我们认识的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它有它的智慧,有它自己的逻辑。将一处人为因素影响的湿地,变为自然因素影响的保护区,它就会按照自己的行为逻辑,向着最有利于生态系统发展的方向演化。

  此时此刻,我们再去看生态保护,就是要退出不必要的人为因素,让自然演化的力量进入其中,恢复生态系统本来的模样。而这样的案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比比皆是,比如河滩地的退出,黄河两岸划定的生态红线,就是为自然的力量提供空间。还有一个案例,前段时间典农河整治,在河道中心留下了很多方便候鸟栖息繁衍的凸出地。按照以往的方式,要达到最好的景观效果,这种凸出地是要收拾干净的,但是主动留下之后,虽然视觉效果有影响,但却让候鸟们有了容身之所,反而成了独特的景观。

  这种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就是软生态的提升。这种软生态,来源于具体干预措施的克制,以及服务这种克制的制度和措施。我们用法治、市场、科普方面的软生态,来服务整个硬生态的改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才能真正进入到可持续化的进程中,进而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甚至因此,发现很多可以将生态效益变现的科学路径。

  此时我们也要反思,对于生态保护理念的理解,的确不应该出现某种节奏上的偏差。生态首先需要保护,用软生态的提升,带动硬生态的生机勃勃,之后再去考虑生态效益的积累和变现。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算清楚生态资源的总量和分布,精准把握生态效益的数量,在适合人工因素的空间中,适度而克制地开发利用,产生更多的变现途径。

  对于银川而言,以创新引领助推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快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打造高品质的区域中心城市,本质上就是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无论选择什么路径和方式,归根到底,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里面的进与退、软和硬,更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我们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皇甫世俊

【责任编辑:闫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