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评论

地评线丨孩子上“名校” 无捷径可走

时间:2020-09-24 17:39:33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近日,银川市兴庆区检察院对一起诈骗案提起公诉,一女子打着“帮孩子办入学”的名义,骗取了三名家长14余万元的好处费。“入学诈骗”现象的背后,是受害者投机取巧的心理作祟,同时也折射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招生工作的不透明,只有不断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实现招生工作的公平透明,家长们放弃“走捷径”的幻想,诈骗者才能无路可走。

  现如今,家长在教育问题上不遗余力,为了把孩子送进心目中好学校,不惜动用各种社会资源,甚至愿意花大把的钱托关系、走门路。于是每逢开学季就有骗子撒播消息,以所谓的“关系门路”吸引“有需求”的家长上钩,结局大抵都是:孩子上学的事没了下文,钱也打了水漂。近年来此类案件发生不少,由于这种事见不得光,受害家长难免“心虚”,很多人被骗了也不敢声张,使得犯罪分子更加猖獗。

  这些原本不难甄别的骗术能屡屡得手,监管的缺位固然值得追问,但受害者真得就是无辜的吗?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因为有太多家长抱着投机心理,希望通过特殊门道进好学校,才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在找人托关系的时候他们肯定知道,以这样的方式送孩子入学属于违规操作,但他们还是选择花钱,并为自己找到“特殊门路”而沾沾自喜,等到发现上当受骗时才追悔莫及。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如同此前多次发生的冒充公职人员诈骗工程款的案件,许多人明知靠行贿揽工程是违法的,但仍抱有一丝幻想欣然参与其中,被假冒的“领导”忽悠瘸了,却还以为自己遇上了“贵人”,说穿了,将他们送入骗局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内心的欲望。这并非在为诈骗者洗白,任何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都没有可辩解的余地,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将自己带入陷阱的往往是内心的欲望。

  当然了,“入学诈骗”现象的背后,除了受害者“走捷径”的不正心态,更折射出当下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部分学校招生的不透明。一方面,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过大,家长们才会对“名校”趋之若鹜。另一方面,虽然中小学招生逐渐趋于公正透明,但公众依然觉得有暗箱操作嫌疑,甚至不排除确实有人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便利,这才给了那些投机钻营的家长以希望,并变相纵容了犯罪分子的欺诈行为。

  想要杜绝此类诈骗案件的发生,首先要提升学校招生工作的透明度,让招生处在阳光下,只有彻底根除走后门、靠关系的现象,才能打破部分家长“走捷径”幻想,除此之外,家长还需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孩子”的心情能理解,但切莫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被骗子坑了钱财是小,别让自己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刘沛昊

【责任编辑: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