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

银川志愿服务:聚点滴光暖一座城

时间:2023-02-14 09:19:12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从百花争艳的春天,到阳光炽热的夏天,再到硕果累累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无数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清晨与黄昏,志愿者们活跃在银川的大街小巷,以培育“爱要一起”志愿服务品牌为导向,默默进行着善的汇聚和爱的传递,通过塑造文明风尚“筋”与“骨”,打造共建共享“灵”与“魂”,诠释新时代“众志成城”的文明新内涵。

  文明实践弘扬时代新风

  “小魏,我的三轮车不好骑了,你快来帮帮我。”“小魏,老伴住院了,我想给他送一些生活用品,可是东西多我一个老太太腿脚不便,麻烦你给送一下。”“小魏,我想去政务大厅办理房产登记手续,你能带我去吗?”……“有事找小魏”是兴庆区丽景街街道景太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小魏名叫魏宁,今年33岁,是一位忙碌的个体经营户,开着一家汽车租赁维修公司、一家茶楼,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社区的铁杆志愿者。

  为了将志愿服务和业务工作区分开来,魏宁专门准备了两部手机,哪个电话都不敢落下。最近社区在摸排辖区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他第一时间来到社区与网格员一起走家串户,了解每一家的情况。得知附近小区有个小孩与爷爷相依为命,仅靠爷爷每天捡破烂艰难度日,他毫不犹豫地资助了这个孩子。在他的影响下,辖区青年刘棣、代军等人也加入志愿者队伍,利用空闲时间,为老人和未成年人服务。

  在银川,像魏宁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把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除了文明交通、医疗保健、应急救援、文明引导,还延伸出邻里守望、四点半课堂、心理健康指导、三下乡等,无论是辛勤付出的老师,还是不断成长的学生;无论是志向高远的企业家,还是踏实肯干的工人;无论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是乐于助人的居民,爱心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的大树就会将爱的“枝叶”伸向哪里。

  与此同时,干部职工也行动起来,市直机关工委动员87家机关单位党员志愿者利用早晚高峰到市区主要路口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打造市人民检察院“护航花蕊法伴成长”、市妇联“巾帼志愿服务联盟”、市司法局“文明银川德法相伴”、市委人才工作局“共栽梧桐树筑梦凤凰城”等一批常态化志愿服务品牌,同时深入贯彻“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号召各单位每周五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志愿者们用负责的态度、勤勉的付出、贴心的服务,让大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温度,也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靓丽的文明底色。目前,我市有注册志愿者45万余人,志愿者团队数1690个,累计服务99万次。

  “15分钟志愿服务圈”让幸福触手可及

  15分钟可以做些什么?或刷几个小视频,或看几页书……然而在不少社区,15分钟之内就能找到志愿者,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精准“派单”。

  “可以打气吗?自行车胎没气了。”2月13日,市民马圆圆推着自行车走到兴庆区丽景街街道庆春社区志愿服务站询问。“当然可以,我们免费为大家提供打气服务。”社区工作者王子瑜轻车熟路地拿出打气筒为自行车打气。

  像这样的打气、充电、问路等志愿服务,对王子瑜来说是家常便饭,每服务一位群众,她内心就特别满足。

  宽敞明亮的环境,鲜红醒目的标识,细心周到的配置……志愿服务站这只“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站内长期有工作人员驻守,提供热水、雨伞、常用药品、失物招领等爱心服务。

  不只是马圆圆,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了“15分钟志愿服务圈”带来的便利和暖心,这样的小站点,也映射着这座城市的“大文明”。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志愿服务在老百姓慢行15分钟的距离内随叫随到,最终达到人人志愿、随手志愿,是建设‘15分钟志愿服务圈’的初衷。‘15分钟志愿服务圈’是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为覆盖中心,以各类爱心服务场所为链条和触角,吸纳整合网格内的各类生活服务资源,形成互补共享的网格化志愿服务圈。同时在志愿者网上和手机微信小程序上推出了志愿服务地图,进一步方便大家查找,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银川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格内对服务内容和人员配备推出了相应的“服务菜单”,实践场所“制单”、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服务机制,畅通了诉求渠道,做到“常规问题马上办、困难问题协商办、复杂问题盯着办”,让便利和幸福触手可及。

  探索志愿服务良性保障机制

  如何让志愿者更好地发光发热,让志愿精神在全社会传播得更广?银川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挖掘和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和凝聚志愿服务项目,着力加强和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社会化。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志愿服务的“三级网络”组织体系,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使志愿服务工作有了保障。

  ——整合公共资源,搭建志愿服务阵地。对全市乡村舞台、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进行归类整合,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综合体,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实践所53个、实践站538个,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依托信息平台,提升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推广志愿服务信息平台,鼓励、引导志愿者、志愿组织实名登记,并发布志愿服务项目。

  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一个个创新的阵地,一个个鲜活的载体,为文明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和传播提供了有效渠道。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深植于这片热土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通过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逐步形成“送文明”“育文明”“秀文明”的群众文明实践。

  我市还持续为城市文明“续航”,在全社会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制定印发志愿服务激励奖励办法等制度,涵盖星级评定、荣誉授予、享受服务、兑换物资等内容。持续每年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保障对象为10000名注册志愿者。在市属媒体开设专栏,强化对优秀志愿者及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社区等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积分超市”415个,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在大家的印象中,志愿服务就是一种无偿的行为,将志愿者保障工作做到位,是对志愿服务的一种认可、嘉奖,实现城市与志愿者的双向奔赴。”银川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是化解问题的良方,充分保障了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良性开展。通过一系列制度,能将更多群众聚集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推动城市发展软实力的提升。

  记者 肖梦琪

【责任编辑: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