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

银川二中:教书育人 党组织发挥“引领”功能

时间:2021-06-18 15:19:48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把支部建在连上”,让党组织在基层发挥效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在银川二中,这项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学校将“党支部建在年级组,党小组建在备课组”,让党小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积极拥抱“互联网+教育”,让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发挥引领功能。

  党小组建在备课组 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银川二中,每周一和周四,是各个学科“雷打不动”的集体备课时间,这是老师对教学细节的检视与更新。 

binary_middle.do (144) - 副本.jpg

  采访当天是高中化学组的备课时间,老师们围绕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讨论,大家互相表达、互相切磋。这样的探讨与总结,解决和消化教学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继而形成“最优方案”传导给学生。

  教师杨乐告诉记者:“大家坐在一起,集思广益。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讲法,谁的讲法更好,更能抓住学生,大家一比较,更好的方法自然就出来了。”

  这样的“集体备课”,既是一次教学活动,也是党小组组织生活的内容之一,党员教师发挥出越来越多的骨干作用。

  银川二中教师发展处主任张德生告诉记者:“我们把支部建在年级组,年级组把党小组建在学科组,党员帮扶教师,带领教师成长。”

  以立德树人为任务 职业规划让学生不迷茫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虽然学习压力大,但让同学们有好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同样重要。何喜龙是一名党员,也是学校的团委副书记,主讲心理学课程。何喜龙和他所在的党支部通过活动,联系不同的单位,帮助同学了解不同的职业,并为未来作规划。

binary_middle.do (139) - 副本.jpg

  今年,部分学生分别走进了法院和学校进行实践,这让他们对未来的方向有了初步的想法。学生马欣表示,自己对法官这个职业特别感兴趣,但从未接触过,学校开展这样的课程对自己帮助很大,看到法官用法律知识解决了一桩又一桩的案件、帮助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后,她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何喜龙告诉记者:“为国育才、为党育才,要培养学生将个人兴趣、能力与国家发展要求相结合,带领学生看世界,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职业,这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

  据了解,银川二中现有教职工393名,党员194名,占到了教职工总数的49.3%,党员作为骨干,在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带头引领作用。

  坚决拥抱“互联网+教育” 深化党组织“正确导向、提升业务”的堡垒作用

  “互联网+教育”以及“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助力方式,记者采访当天,高一高二年级组的老师正在对试卷进行分析。

binary_middle.do (141).jpg

  以前,分析只能靠大家面对面,现在学校的大数据中心会进行智能分析,将试卷的难度等级、学生得分情况、学生知识点薄弱环节以及成绩的提升或下降直观的分析出来。

  学校大数据中心顾问李凡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中心,可以看到学校的整体情况,帮助学科组更有针对性地备课,并以数据为基础,做深入挖掘,解决相关问题。”

  “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今天,可以让老师分析出每道题的共性和特点,继而通过数据“勾勒”出学生、班级乃至年级的“概貌”,让教学的“用力点”更加精准。

  副校长陈少兵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面对挑战,我们一定要拥抱好‘互联网+教育’,不断深化党组织正确导向、提升业务的‘堡垒作用’,让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得到更好落实,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供更好的媒介。”

  现在,同学听课不仅有书本,还有学校配备的笔记本电脑,老师讲课,手里也不再只有粉笔。学生王绎韧告诉记者:“在平板上,能够直观显示抽象的实验,完成作业,让我们的学习更有乐趣。”

  在业务和组织生活中,二中的教职员工没有“偏科”,面对教学的新要求,校党委勇敢探索,与时俱进。据了解,银川二中党委先后两次获得全区教育系统“五星级基层党组织”“银川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四次获得“银川市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在教学和育人的工作中,党组织发挥了正确导向、提升业务的战斗堡垒作用。

  记者 闫红强 卜令峰

【责任编辑: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