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热点

《情系贺兰》:用精益求精致敬“闽宁精神”

时间:2021-06-21 16:57:09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舞台上,生动鲜活的剧情、演员精湛的表演,引领着观众的思绪,重新回到了20多年前的宁夏: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扶贫干部郭闽兰从福建来到宁夏,带领西海固村民赵春生等人在戈壁滩上艰苦开荒,最终种出了葡萄。由中国煤矿文工团、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情系贺兰》,近日在银川剧院上演。该剧取材于西海固群众搬迁到闽宁镇、福建援建宁夏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以生动、准确、感人至深的方式艺术化呈现了闽宁镇二十多年的脱贫攻坚宝贵经验,全景式展现了宁夏银川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该剧演出后,引起了观众强烈共鸣。

binary_middle.do.jpg

  • 历史搬上舞台 创作一出好戏

  “《情系贺兰》这部剧的创作绝非偶然。”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刘涛说,1996年,中央正式启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福建与宁夏建立起结对帮扶关系。20多年来,在闽宁扶贫协作进程中,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闽宁镇是成功的典型。

  为何不以艺术的形式将闽宁镇的故事搬上舞台?在刘涛的脑海里有了这样一个设想。

  2019年6月,中国煤矿文工团和银川市文旅局及银川艺术剧院签署战略协议,建立双方结对发展、定点帮扶的合作关系。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动积极对接,寻求支持,而对闽宁镇脱贫攻坚的故事,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艺术家在感到震撼之余,萌生了创作一部反映这一真实事件的原创话剧的想法,《情系贺兰》便由此诞生。

  《情系贺兰》创作期间,剧本创作人员深入银川闽宁镇、西海固和贺兰山深处等地进行采风,演员也和当地居民共同生活、共同感受,尽可能贴近原型人物。历时一年时间进行剧本创作、前后6次修改剧本、建组排练,去年11月20日,《情系贺兰》在北京二七剧场成功首演,并于今年6月16日在银川剧院与银川观众见面。

binary_middle.do (2).jpg

  “北京和银川的演出我都去现场观看了,一开始是很忐忑的,担心观众对此剧的反应。但我看到的是每场演罢,全场掌声雷动,现场的很多观众都表示在观影过程中被感动到落泪,我很感动。没有想到这部剧会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效应。”刘涛说。

  值得一提的是,《情系贺兰》已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

  •每一个情节都是现实写照 赢得观众共鸣

  话剧《情系贺兰》于6月16日至20日在银川剧院连续上演5场,让众多观众津津乐道,从精神到情感产生共鸣。

  银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邹慧萍观看此剧后表示,在观赏此剧过程中她深受触动,甚至热泪盈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脱贫攻坚要‘尽锐出战’,要优中选精、强中选锐,把真正能干事、会干事、爱基层、懂政策的优秀人员沉到扶贫攻坚第一线。剧中,福建赴宁扶贫干部郭闽兰无疑是无数‘尽锐出战’的扶贫干部中的典型代表。她时刻不忘扶贫任务,不忘肩上责任,把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当作毕生追求的事业,不惜拖着重病之躯亲自下田劳动,最后积劳成疾,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从郭闽兰身上我们看到了广大扶贫干部不忘初心、不负使命、顽强拼搏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党员干部走在前做表率的实际行动,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脱贫攻坚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剧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是现实的写照,都是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也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银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富宝说,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他的心始终是紧张的、激荡的、热切的,充满了期待感,因为剧中的人物就是他身边的父老乡亲,剧中的故事就是他身边的真实生活。尤其是剧终时,33岁的郭闽兰病逝,当奶奶呼喊着“闽兰,咱们回家了”的时候,更是催人泪下,点燃了现场。

  •细打磨再提升 讲好中国故事

  艺术总是在不断地追求精益求精。6月20日,话剧《情系贺兰》创作座谈会在银川召开。该剧主创人员与作家、艺术家、文艺评论家等集聚一堂,就该剧的文化内涵、创作的成功带来的启示等方面畅谈体会和感受。

  银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杨志云表示,《情系贺兰》讲了一个富有中国精神的中国。对于宁夏文艺界而言,文艺作品如何通过讲好宁夏故事,进而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认真面对的艰巨课题。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艺的主导价值观,不断深入挖掘现实主义题材,阐释好中国故事背后所传达的中国精神。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

  专家在肯定作品的同时,对该剧的剧情发展、人物塑造等方面如何进一步打磨、再提高,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对于《情系贺兰》的创作团队来说,这些意见对今后作品的更好呈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inary_middle.do (1).jpg

  《情系贺兰》中郭闽兰丈夫的扮演者张晞临说,“我们每一场戏都在细抠,对一些细节进行打磨。包括每场演出结束后,我们还一起讨论、修改作品,就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这部戏在创作过程中被反复打磨,现在呈现出来的跟原来的剧本相比,除了剧名没变,可以说是两部戏,戏里的‘瓤’基本都换了。为什么要换?创作之初,就像各位专家讲的一样,目的就是要以情动人,情源自哪里,源自人民对土地的依恋,源自党对人民的关心,源自郭闽兰这样一位集合了众多福建支援宁夏的干部动人事迹的集合体,对西海固人民的深情厚谊。这部戏在创作、排练、演出的整个过程中,‘情’字是始终整个剧组关注的焦点,所有的编排、所有的演出,甚至每一句台词的每一个字都要围绕‘情’字展开。所以这部戏走到今天,能够得到各位专家的肯定,我们倍感欣喜,同时我们也希望各位专家对这部戏未来该如何提升,提出中肯意见。”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团长阿木古郎说。

  记者 雷梦 李靖 文/摄

【责任编辑:李琳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