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热点

水生态文明建设,银川处处可见“水景观”

时间:2020-08-26 19:10:00 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在银川东有碧水浮莲的鸣翠湖、西有美景初现的犀牛湖、南有水波粼粼的宝湖、北有水天一色的阅海湖、中有宛如明珠的海宝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银川市因水而生,得水而盛,缘水而美。银川市委、政府坚持系统治水的思路,为“塞上湖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韵”色彩。

  清流入黄河,景观岸上行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保清水和治污水并重的水污染治理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同时,加强监管,严格落实“河长制”,打响了“清流入黄河、景观岸上行”的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提质增效,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万立方米/日,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运行考核被住建部通报表扬。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工业园区全部实现废水集中处理。2019年,按照类Ⅳ类标准开工建设第一再生水厂、扩建第四污水处理厂,逐渐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进一步减少水污染物排放。

  完成6条重点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设,扩整1万亩水域的滨河水系湿地扩整连通工程基本建成,实现水系湿地连通联调联净,既确保了入黄排水沟水质,又提升了滨河生态廊道绿化水平。

  投资6亿元建设银川市建成区清污分流工程,将城市污水厂尾水引至建成区外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处理,有效改善建成区排水沟道水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获国家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河湖连通,构筑水网体系

  我市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水源地问题整改,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设施全部予以取缔搬迁,并通过工程建设、关闭调整、适时开展生态恢复等多种措施,解决了一大批积存已久的“老大难”问题。

  自治区、银川市于2018年启动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建设,第一部分水源工程总投资39.9亿元,第二部分市政工程总投资33亿元。2019年底,涉及银川都市圈260万人口饮水安全的西线供水一期工程竣工供水,告别了长期以地下水作为单一饮用水源的历史。随着西线供水工程的建成,将逐步替代现有地下水饮用水源,在切实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的同时,逐渐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

  近年来,银川市大力实施水系开挖建设、湖泊扩整连通、湿地修复保护。清淤整治水系65公里、湖泊湿地15万亩,新增水域面积1.4万亩,水系水域面积由上世纪末的1.2万公顷恢复到5.31万公顷,其中自然湖泊湿地近200个,百亩以上湖泊128个12.32万亩,河湖水系面积达到建成区面积的10%,位居西北地区首位。

  同时,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西扩东连”项目。“西扩”即实施银川西北部区域防洪排涝及湖库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计划通过3年建设,修复水域面积0.4万亩,新增水域面积1.9万亩,进一步完善银川市西北部区域防洪排涝体系,整体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为产业集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东连”则是先后完成滨河大桥黄河湿地公园水系开挖、银青高速南侧湖泊水系清淤整治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连通整治水系13.1公里,湖面6760亩。2018年以来,重点实施滨河水系截污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连通水系50公里,修复水域面积0.85万亩,新增水域面积0.25万亩,进一步恢复了东部湖泊水系的自然连通,增加了湖泊湿地调蓄能力,提升了银川东部水生态环境。

  记者 寇莉苹

【责任编辑:卢丽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