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焦点图

推进交通治理 畅通城市“血脉”银川——构建立体大交通 畅通出行幸福路

时间:2022-12-12 09:28:08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完工通车。

  10月8日,金凤五路西段通车。

  新修的金凤五路路面宽敞平坦。

  交通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品质,影响着市民幸福指数,关乎城市发展后劲与未来竞争力。推进交通治理,畅通城市“血脉”,是银川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市民的殷切期盼。

  畅通城市交通路网,是2022年我市民生“十心实事”之一,和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同步实施。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路网,优化群众出行体验,2022年我市大力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

  城区

  区域间形成快速路网

  为做好交通路网畅行“顺心”实事,银川市交通疏堵“6+N”系列工程,从设计之初到优化执行,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贺兰山路与民族街路口是我市城市交通的一处主要堵点,市住建部门多次组织北京、上海等地专家对项目进行勘察,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路口快速化改造工程在南北两侧设置东西向地下慢行通道系统,从桥梁边孔穿过。这种通行形式,隧道主线与地面道路以辅道形式连接,道路两侧连通较为灵活,同时占地较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利用和功能以及景观的高度融合,可以说这个工程的难点就在于不破坏贺兰山路景观,同时达到一眼就能看见贺兰山的要求。”道路设计者表示,贺兰山路作为城市主干道,未来将进行快速化升级,交通疏堵“6+N”工程当中的6个重点项目,有两处涉及该路段的快速化改造。

  据了解,除了针对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实际情况进行特别改造,本次施工还根据交通量及城市发展为远期进行枢纽改造预留了建设条件,也就是说,未来需要高架的时候,该路口还能无缝对接高架桥。此外,贺兰山路与友爱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计划明年实施,通过该工程将实现以“快”接“高”,车辆可从快速路直接上高速,将极大缓解贺兰山路高速入口交通拥堵。

  外部

  与高铁形成立体交通

  家门口的道路关乎千家万户的出行,如今城市交通不再局限于市内交通,立体化、高效的出行网络正在逐渐形成。银川综合客运枢纽(扩建工程)火车站通道二期车行通道工程即火车站隧道(以下简称“火车站隧道”)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银川火车站东站房北侧,东接惠北巷,西连兴州街,全长764米,宽26.9米,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30公里,日通行能力14万辆,隧道内机动车道两侧分别设有4米宽的非机动车道。

  目前,银川与外省区连接最为高效的手段就是高铁,银西高铁已于2020年底正式开通,这条连接陕甘宁三省区的高速铁路,最高峰开行列车达45对,开行方向也在不断延伸,“朋友圈”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众多城市。昔日,沿线许多县区饱受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之困,出路难寻,发展受限。如今,钢铁巨龙不仅撑起陕甘宁老区的交通“脊梁”,更见证着这块红色热土的“蝶变”。

  银兰高铁进入开通倒计时,银川至兰州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8.5小时缩短为2.5小时,中卫至兰州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5个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这条开到“家门口”的铁路,有着向广大旅客推介乡村特色旅游和农副产品的功能,将带动沿线居民的生活迈入“快车道”。同时,包银高铁也在紧张施工中,届时我市通往华北主要城市的通道将彻底打通,群众出行便利度将得到大幅提升。

  交通从来都不是单一的道路问题,更多的是要让群众因交通提升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感。银川市通过城市路网优化,内与区域间形成快速路网,外与高铁形成立体交通,群众的生活也将在道路互通发展中得到改善,交通堵点、民生痛点也能得到解决。

  记者手记

  民生改善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民生改善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改善提升交通路网,聚焦群众家门口的出行难题,逐一对城市交通问题进行梳理,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快速组织实施。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比预计工期提前20天,整体通车时间比预计大幅提前。通车时间的提前是施工方强化调度优化各环节衔接的结果,是工人夜以继日施工的不懈努力,是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将施工给大家出行带来的不便降到最低的坚持。

  以交通疏堵“6+N”工程为代表,我市对交通路网进行了一次系统性提升,大到快速路的建设提升,小到一个路口一个信号灯的优化,处处都体现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未来,我市也将持续不断对交通“大堵点”,实施“大手术”,让交通建设更有温度,交通发展更有质感。

  兴庆区西北部片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是一处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解决城市内涝积水问题的案例,我市依据海绵城市理念对此处进行改造,该处地下蓄水池建成以后地面将恢复为停车场,居民停车的地方有了,城市积水内涝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在城市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多借鉴这样的例子,一举多得高效改善民生,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鲲鹏/文 海坤/图

【责任编辑: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