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铁路钢轨探伤女子班组时,无意间在铁轨旁看到一朵小黄花,它从路基的石头堆里长出来,紧挨着铁路公里牌长高、开放。再回头看看行走于铁道上的这一班女子探伤工,你就会很感慨,她们,真的很像这朵小花,在钢铁与石头间,芬芳开放。
5月10日,见到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工务段铁路钢轨探伤女子班组时,她们正在暖泉附近的铁路旁集合,准备给铁轨做“B超”,这个班组的特别之处,9名探伤工全都是95后女孩,之所以成立女子班组,就是因为女性特有的细心,在探伤工作上有很大优势。
“给铁轨探伤真的很像给人做B超。”班组班长吕叶一边说,一边拿起探伤器,用超声探头给铁轨做起了“B超”,她们像医生给病人做B超一样,用探头在钢轨、钢轨焊缝处来回摩擦检查,探头收集到的数据,会传输到旁边的记录仪上,回到车间后,这些数据会再经过专业人员的“三级回放、分析”,最终确定钢轨是否“健康”。
“我干了4年了,说实话,这工作不好干,冬冷夏热,而且有很多体力活,女生干很不容易。”吕叶笑着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大点儿的机器自己根本搬不动。而且,常年的野外工作是很苦的,班组里年龄最小的韩瑾璟今年24岁,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汝箕沟附近铁道上的工作经历。“当时是冬天,顺着沟口,贺兰山的风呼呼地吹,手都冻僵了,但还是得仔仔细细地检查,如果不仔细,一个细微伤,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平均下来,探伤工每天要在铁道上走超过10公里的距离;上厕所不方便,就很少喝水;工作也简单枯燥,环境恶劣……不过,吕叶说,每当看着一列列火车从她们检测过的铁轨上安全通过,将每一位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时,她们就觉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记者 刘旭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