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爱尚银川>爱尚首页推荐

中宁四喜碗,吃出吉祥与幸福

时间:2022-05-18 13:00:00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中宁四喜碗是宁夏特色美食,又叫中宁四大碗,光听名字,就能感受到这道美食的浓浓“暖意”——让人吃得欢欢喜喜,心生满足。

  美食传说

  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中宁四喜碗制作技艺在列。中宁人王重军是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说,四喜碗得名源于一个传说。

  据说唐开元年间,中宁西门外王家庄子的王海清中了武举,按照礼节,王家不但要给宣旨的官员礼钱,还要办酒席招待宣旨的官员和贺喜的乡邻。但是,朝廷前来宣旨的官员因等船渡河耽误了时间,直到傍晚才到,杀猪宰羊招待已经来不及了,幸好王家媳妇是一个精明能干之人,做得一手好茶饭,她立马让伙计把自家养的两只大公鸡和两只大母鸡宰了,将鸡肉剔下,用鸡骨头炖了一大锅味道鲜美的鸡汤,再用其他材料做了四个大碗菜。

  王家媳妇儿将这四个大碗菜称为“四喜碗”,吩咐伙计快快将这四喜碗端给宣旨的官员吃,并跟进去对官员一一解释说:一喜碗为“加旨碗”,二喜碗为“虾腐碗”,三喜碗为“酥肉碗”,四喜碗为“丸子汆丝碗”。从此以后,四喜碗便成为王家庄子及周边邻村乃至整个“枸杞之乡”的人们,在婚丧嫁娶时招待宾客的招牌菜,流传至今。

  用料讲究

  王重军说,四喜碗用料讲究,口味清淡,汤汁鲜美,味道独特,营养丰富,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味蕾体验。美食的制作从来都不简单,四喜碗也是如此。王重军说,“别看它只是小小的四碗,其实原料、取材、调料都是很有讲究的。”

  王重军说,第一碗“加旨碗”的制作,最重要的就是夹板的制作。首先选取新鲜的鸡脯肉,一部分剁成肉馅备用,然后将鸡蛋打糊摊成蛋饼,再将肉馅均匀铺在蛋饼上,上下加裹,油炸之后切成小块,便制作好了夹板;另一部分肉馅调味拌面粉,挤成小肉蛋炸成丸子;第二碗“虾腐碗”怎么做呢?先将鸡油和鸡蛋、大馒头弄破搓成小颗粒,搅拌成黏稠状上笼蒸,名为虾腐碗;第三碗“酥肉碗”,是将鸡腿肉切成肉丁加上面粉、鸡蛋和调料拌均捏成小条状,入油锅炸了,便叫做酥肉,此外,碗里还加了当地的红枸杞作为点缀;第四碗“丸子汆丝碗”,是用鸡丝、粉条、豆腐条等加在一起,叫做“氽丝子”。

  等到前面的这些步骤都完成后,将这些食材装入四个碗,然后再分别向四个碗里加入粉条、土豆、豆角、黄花、木耳,加入鸡汤调味,做成四个大碗菜,四喜碗就制作完成了。

  暖心暖胃

  王重军说,现在真正会做这个菜的人并不多,因为制作程序比较繁琐,好多年轻厨师不愿意做,但他还是一直在坚持做。王重军的另一个身份,是宁夏鸿福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经理,他的餐厅里,四大碗是很火的一道菜,几乎是必点菜,王重军也对这道传承至今的名小吃情有独钟。

  王重军对于四喜碗的记忆,始于儿时。“四五岁的时候,跟着家里大人吃席的时候,四喜碗是必备菜,那叫一个香啊!”王重军说,即使是在过去并不富裕的年代,四喜碗也是中宁人的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菜品,人们把吉祥平安和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全都融入其中,温暖着人们的胃,也温暖了大家的心。

  逢年过节时,中宁人也必做四喜碗。“我记得每到过年时,母亲总会早早起来忙活,四喜碗就是其中的重头戏。”王重军说,只不过昔日的四喜碗,不像今天这样丰盛,过去的四喜碗相对寡淡些,但这道菜中的那份期盼,却是一点也不寡淡。

  宁夏味道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喜碗就应了这句话。王重军说,这道菜里的夹板,是宁夏小吃里最为常见的食材。在宁夏人的食谱中,夹板可谓“神奇多变”。

  “对宁夏人来说,夹板可以当零食吃,也可以做成烩小吃。一碗烩菜中加入夹板,味道顿时变得鲜美。”王重军说,中宁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夹板,尤其过去的农村,农闲时,家家户户都会做很多,有些人家还会用个箩筐挂起来,平时做饭的时候,往锅里加一些,就是很好的“调剂”。

  “看着简单,但每家每户做出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王重军说,他一直记得母亲做的夹板的味道,那种味道已经变成一种独特的记忆,饱含着爱的味道。

  四喜碗中的另一种配料——枸杞,也是如此。对于四喜碗来说,如果没有那几粒小小的枸杞,好像美食没了灵魂。“枸杞,在这里就是一种象征。”王重军说,他从小知道父母种枸杞的不易,深知这小小的红果子,养活了中宁人,也让中宁人以此为荣,所以在许多当地菜中,都会有枸杞作为配料出现。

  “红红火火,也应了四喜碗的名字,喜庆!”王重军笑着说。

  记者 刘旭卓

【责任编辑:卢丽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