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爱尚银川>爱尚首页推荐

杨梅,编结里的巧思与雅趣

时间:2022-05-18 08:00:00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利用空闲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这段时间,“在丘山·银川市厚礼记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就很是热闹,习古琴、做钩针、制皮具,学刺绣……每一个走进基地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雅趣。金凤区绳结技艺非遗传承人杨梅也在这里开设了编结课。耳环、项链、胸针、车挂、腰挂、璎珞、步摇、发簪、墙挂……生活中常见的物件经她的手,充满传统韵味,也因各种巧思,让每一件作品都带着宁夏特色。

  融入生活 点缀生活

  “在丘山·银川市厚礼记非遗保护传承基地”位于紫园中区,安静的二层小院,种着一池月季花,还有一棵枣树,基地一楼是丘山绣坊,二楼则是手作课堂和古琴教室。

  采访这天,杨梅刚刚结束了一堂编结课,来听课的,是周围社区的居民,有的是全职妈妈,有的是社区工作人员,也有一些阿姨带着小孙女来,感受文化氛围。杨梅说,像这样的编结课,她已经做了好几年了,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编结艺术。在工作台上,摆放着垫板、垫板架、尺子、剪刀、包石器、珠针、钩针、烧线笔、线圈器等材料,这些都是她的常用工具。“编结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作品是能够融入人们生活的,而不仅供观赏。大家喜欢来学,也是因为做好的作品马上就能用,是送给亲戚朋友很好的礼物。”

  她的操作台上,摆放着一对“喜娃”——身穿中式婚服,面带笑容,头上有精致的配饰,脑袋还能动,活灵活现,让人爱不释手。“设计这对娃娃,就是当时有朋友要结婚,我就用了20多天,做了这对喜娃送给她,这个是后来又做了一套当样品。”杨梅介绍说,喜娃的身体部分,是用钩针技法完成的,而头上的装饰是用编结技法完成的,身上从米粒大的珠子,到一件件装饰的缝制,都是由杨梅亲手完成的。“编结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混搭。可以和钩针技法相结合,可以和贺兰石相结合,也可以和布艺相结合,创作出来的作品,各有韵味。”

  独特创意 富有韵味

  作为银川市金凤区绳结技艺第六代传承人,90后的杨梅,对于美的表达,有自己的认识。比如在她的众多设计作品中,以贺兰石“石眼”为元素设计的配饰,就显得与众不同。“这是我的一个独创设计,是用编结中包石的技法,来创作系列首饰。”

  最初想到用绳与石做结合,是在2020年。那年,杨梅和其他几位非遗传承人一起,代表宁夏参加全国文化旅游商品设计比赛。用什么样的作品既能体现编结艺术,又能体现宁夏特色?杨梅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最终,她将思路集中在了最具宁夏特色的贺兰石上。在她看来,贺兰石古雅莹润、刚柔相宜,和绳结的搭配,让作品可以更有韵味,“既雅致,又带着一份坚毅”。

  贺兰石“石眼”,成了杨梅的首选石料,但好看的石眼却少见,为了找到适合做创作的石料,杨梅前前后后寻觅5次,终于寻到了满意的石眼。真正上手制作时发现并非易事。“包石的编结,想包得均匀、包得好,是需要技术的。编的时候,每一个结要拉均匀,但贺兰石有厚有薄,向哪个方向用力,怎么把握力度,都是功夫活。“当时参赛设计的这几套作品现在只作为展示,之后我就开始用更多花纹的贺兰石来创作首饰,很受年轻人欢迎。”

  巧思设计 慢工细活

  1990年出生于宁夏固原市的杨梅,自幼随外婆长大,身处黄河沿岸的农村,在外婆的影响下,她对中国民俗文化兴趣日益浓厚。她说,从小只要外婆一编麻绳,肯定要喊她来一起帮忙扯绳子,方便她搓麻绳,那时候外婆编的物件主要用在日常生产生活里,比如牛身上的垫子、骑车赶集的麻布袋子,或是挂在墙上的大袋子,“我对外婆编麻绳的记忆特别深刻,觉得她的手会变魔术。”

  “种子”种下了,总会发芽。2014年,杨梅正式拜自治区级编结第四代传承人刘亚明老师为师,学习编结技艺,这一下,就彻底扎进去了。麻线、棉线、玉线、南美蜡线、彩金线、股线……经过杨梅的手,这些不同特色的线,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编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杨梅说,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

  “最近我在设计一个立体的编结作品,体现的是‘一带一路’这一主题,目前已经完成了其中的一头骆驼,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因为包括骆驼的面部特征,都需要用编结来体现。从打板到完成,这一头骆驼已经用了三个月时间了,慢慢来,慢工出细活。”

  记者 王敏

【责任编辑:卢丽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