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爱尚银川>爱尚首页推荐

宁夏牛文化地图

时间:2021-01-18 09:35:13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牛作为较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人们赋予特殊的意义,牛也逐渐成为有能力、踏实、富足等美好意义的代名词。

  牛年就要来了,都说“牛年好耕田”,人们认为每逢牛年,都会风调雨顺。特别是我们刚经历过如此不平凡的一年,牛文化里所寓意的力量、希望,更是鼓舞着我们坚韧前行。

  岩画中的牛——一种期盼

  在宁夏博物馆一楼西边,距离大门最近的一个展厅内,展陈着贺兰山岩画。在一个拐角,几幅牛形象的岩画被集中在一起,形成一组。图中的牛各式各样,有些很形象,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些则较抽象,要仔细辨认。创作岩画的先民们,在构思和表现上也有很多变化,有的牛身躯壮硕,成群走在一起;有的牛旁边画了人和草,像是在牧牛;有的牛肚子里还怀着小牛……

  要说这里面最有分量的,要数摆在最上方的《巨牛图》。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原画出自贺兰山,刻在40多米高的山顶上,高110厘米,宽201厘米,体型大小接近于真正的牛。这样的体量在全国属于罕见,在世界范围内也能排得上前几位。”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指着《巨牛图》说,它是贺兰山岩画的代表作。

  《巨牛图》不仅画幅大,里面还有很多细节。首先牛的轮廓很形象,并且是由多个线条组成的,牛背上刻画出三条复线,牛腹和牛腿处均为两条复线。其次,牛的肚子里还有几只动物,像是小牛。“牛身上的复线,应该是象征着牛从小长到大的过程中,体型的变化。而腹中还有几只小动物,则表示孕育。”李进增解释,这幅岩画不仅记录了牛生长、孕育的过程,还代表了人类的一种期盼。

  牛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人们盼望它越长越大,越长越健壮。同时也希望它能生出更多小牛,提供更充分的生活资料。而往更深层解读,也可理解为先民的生殖崇拜,人类驯化牛,并依靠它得以生活,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文物中的牛——一种见证

  就在前几天,银川市邮政公司与宁夏博物馆文创中心联合刻制的“鎏金铜牛”纪念邮戳发行启用。这个鎏金铜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展厅里,如真牛一般大小的鎏金铜牛在玻璃罩中安安静静卧着,青铜铸造,外表通体鎏金。李进增介绍,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的鎏金工艺品,代表了当时最高铸造技术成就,而如此精美的铜牛,也说明了牛在那时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与鎏金铜牛属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件文物,就是壁画《牛耕图》。图中一人扬起鞭子,赶着两头牛,在地里耕作,逼真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耕作场景,也为当时的农业生产以及经济生活提供了证据。

  实际上,牛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今天发现的许多文物中都体现着这一点。李进增介绍,在固原市彭阳县彭堡村、西吉县新营乡等地,都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墓葬中有很多牛、马、羊的头骨。这些墓葬主要是西戎人的,他们是宁夏的原住民。“从墓葬里这些头骨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牛不仅是人们的生活资料、食物来源,也是财富的象征。牛在古代社会也充当着硬通货的角色,可以用来交易其他物品,地位很高。”

  到了秦汉时期,农业进一步扩张,宁夏南部地区常年缺水,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北部地区除了旱作农业,还因为引黄灌溉工程,实现了自流灌溉,并发展了稻作农业,牛的地位更重要了。“在宁夏发掘的文物里,汉朝时期的墓葬中有很多牛头骨,还有牛俑,比如贺兰暖泉汉墓群里的陶牛俑、吴忠同心倒墩子匈奴墓中有牛、马、羊的头骨。”李进增说,这一时期,牛的重要地位始终没有变,并不断延续。

  记者 李尚

【责任编辑:卢丽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