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爱尚银川>爱尚首页推荐

银川达人:李夏音传统手艺的现代呈现

时间:2020-10-19 11:13:56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全国各地都有风格独特的刺绣技艺,宁夏也是。家在吴忠的李夏音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项目的传承人,从小跟着家里人学习刺绣,掌握了不少技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融合创新,力求让这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有崭新的呈现。

  刺绣作品《黄河魂》。

  李夏音。

  上世纪80年代前的绣花肚兜。

  李夏音收藏的老绣品。

  老绣品里的温暖时光

  绣着吉祥图案的肚兜、扎花的布鞋及鞋垫……在李夏音家,几件老绣品,就仿佛能带人回到过去温暖的岁月。

  “我母亲的刺绣活做得特别好,在村里,人们都叫她‘巧儿’。”李夏音说,在她小的时候,家家女性都会女红,特别是刺绣,一家人穿的用的高不高档,就看刺绣活做得好不好。母亲手巧,家里的枕头套、布鞋、鞋垫等,都有她一针一线绣出的美丽图案。

  李夏音记得,小时候穿戴着母亲绣的衣物出门,总会被羡慕夸赞。对于村里的妇女来说,女红做得好,是会受到尊敬的。李夏音看到别人总夸赞母亲的手艺,久而久之,自己也想当个“巧儿”,7岁起便拿起针线,跟着母亲学。

  2005年,李夏音所在的企业开始裁员,但母亲教的手艺在,走到哪都能养活自己。于是,李夏音主动辞职,回到母亲和妹妹经营多年的裁缝店,重新捡起了老手艺,并将裁缝店改名为“巧儿刺绣坊”。

  家传和苏绣针法相结合

  当喜欢的手艺变成营生,李夏音多少是高兴的,一心扑在上面,接连做了不少刺绣产品,但销量却并不理想。

  这原本能装点服装的手艺,怎么就不受欢迎了呢?“过去咱们穿的衣服料子都粗,绣线也得粗,看着鲜艳好看,但和南方的苏绣、粤绣所传达的感觉是不同的,现代人的审美更喜欢精细感强的。”李夏音说,刺绣虽然是老手艺,也得跟得上人们的审美,想明白这个道理后,她便决定去苏州学艺。

  然而,那时候的她要兼顾刺绣坊,没办法长时间驻地学艺,但想去拜师,人家也不愿轻易收徒。于是她就在当地最著名的绣品街住了两个星期,假装买绣品,实则偷偷观察别人的针法,回去再自己练习。

  从那时起,她开始尝试将家传针法和苏绣的针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到不同图案的处理上,效果也惊喜。“这就像画画一样,以前比如我要绣一朵花,就大体上用一两种颜色,把花瓣绣满。更精细的绣法,会用多种颜色,把花瓣每一处在光照下的颜色都反映出来,针的纹路整齐,感觉很逼真。”李夏音说。

  用技法和想象传达感情

  李夏音刺绣技法的娴熟程度,在她的《黄河魂》这件作品中体现得很明显。《黄河魂》绣的是壶口瀑布,作品里的壶口瀑布水流湍急,气势汹涌。虽然只有黄河水和石壁两个元素,但这幅两米长的作品,她绣了一年多才完成。

  李夏音表示,刺绣和绘画不同,无法大面积晕染,其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团水雾,以及石壁棱角,都需要一针一针绣出来。“这里用到的乱针绣是苏绣的针法,需要把绣线劈成好几股,越细越好,这样绣出来的图案透亮。”李夏音说,《黄河魂》绣好后,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过,很多人都评价“比照片还逼真。”

  除了在技法上不断学习探索,李夏音更注重寻找自己的风格和艺术语言。就在今年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上,她带来一幅名为《蝶恋母亲河》的作品,上面一条黄色的线条代表黄河,流经宁夏形成一个“几”字,一群蝴蝶在上面“飞舞”,几乎覆盖了这条“黄河”。

  “蝴蝶是美的象征,她们飞到黄河上,说明黄河是美丽的。”李夏音解释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些年通过治理,已经形成和以前不一样的风貌,越来越美。但这些美很难一一绣出来,作为生长在黄河边上的手艺人,她觉得,不如就用这群蝴蝶来传情达意。

  从生活中来再回归生活

  李夏音的绣品,有粗旷豪放,也有纤细精密;有浓烈娇艳,也有清新淡雅。从事手工刺绣以来,她一直致力于传承并发扬传统刺绣文化,作品多以传统纹样及民间故事为题材,并结合宁夏的地域特色,再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出来。

  “我们最早接触刺绣,都是从各种生活用品、服装这些东西开始,我觉得要传承发扬刺绣技艺,也得回到生活中去。”李夏音说,虽然大件作品能更好地展示技艺,但她还是更偏爱做一些生活化的产品,比如鞋帽、服装、包袋、香囊等。她还在吴忠当地建立加工基地,组织农村妇女一起做手工刺绣产品,销往各地。

  “销量还不错,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李夏音说,手工刺绣本身的价值,是现代化生产无法取代的,它和当下人们的快速消费习惯格格不入,比起现代审美来也显得有点“土气”,因此作为传承人,更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近几年,李夏音招聘了几名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希望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传统刺绣手艺相融合。她也期盼在国潮、古风兴起的同时,传统刺绣也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记者李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卢丽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