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爱尚银川>爱尚看

如何去爱,是所有父母都需要学习的一课

时间:2020-07-09 15:38:40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PUA的概念,大家已经熟知。

  放在两性关系里,PUA是渣男打压女性的手段,说一不敢二,典型的精神控制。

  搁职场?那就是压榨人的领导,永远挑你的刺儿,还能把你吃得死死的。

  万物皆可PUA,躲得了情场,逃不过职场。要是这俩都有幸被你规避,那世间还有一种天生带着“原罪”的PUA—— 原生家庭式PUA。

  “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可以”

  综艺《少年说》里有一个女孩,从小喜欢写小说,至今写了56本小说30多万字。

  明明是件好事,但因为数学成绩上不去,她爹硬生生把她所有的小说一口气撕了。

  女孩对爹说:“爸,你这样把我的小说摧毁了,我就像失去灵魂一样。”

  结果他爹特“真诚”来了一句“等把数学成绩提上去,我们再商定能不能继续。”

  这爹的话滴水不漏,条件一先给我搞好数学,条件二写小说这件事还得商定。摆明了一副“我已经很通情达理了,你还想咋滴?”的态度。

  紧接着他爹还补充了一句原生家庭式PUA的万能句型—— 别人能行,你也能行。

  这句话是不是太熟悉了,熟悉得就跟爹妈必备句型一样。

  这让我想起一个高中同学,也是典型偏科生,文科好到没话说,理化就是及不了格的水准。可是她那固执的爹,就是铁了心要她学理。

  记得文理分班之前,老师找她爹谈话,那么好的文科苗子转去学理真是可惜。她爹全然不顾上晚自习的我们,在走廊歇斯底里大吼“同样一间教室,凭什么XX能行你就不行?!”

  我不知道女孩哭没哭,但我想女孩以后的生活里还会遭遇很多这样的瞬间:

  凭什么别人能拿奖学金,你不行?

  凭什么别人能进XX公司,你不行?

  凭什么别人年薪X万,你不行?

  在这场“别人家孩子”的游戏里,这位爹偏偏把“鸡娃”当成圣经,没完没了搞比赛,就想自己的孩子啥啥都拿第一。要是你做不到,那就是你不行。

  “你怎么那么笨?”

  与之相似的,还有一种叫做“打压式教育”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在PUA的众多招数里,击垮对方自信心是其中非常核心的技能。而所谓的“打压式教育”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反正就是让你觉得干啥啥不行。

  拿了班级第一,有年级第一等着你。拿了年级第一,还有全市第一。只要你没到宇宙第一,那你就是蠢驴。

  朋友小沐说,我从小到大父母从来没有夸过我一句,小学考99分的时候,他们问我怎么不考100;考进重点高中的时候,他们说不也就是刚刚过线;去年我保研成功,他们说名额又不是只有你一个。

  小沐想要得到一句由衷的赞扬,但父母从来没有让他如愿。小沐说,获得的肯定太少,自己外在再优秀,内心始终是自卑的。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种打压并不会因为子女获得世俗上的成功便随之消逝。

  记得在一期采访姜文的节目里,他谈到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他说,自己这么多年遭遇最大的失败,就是和母亲之间的关系。

  得知被中戏录取那天,姜文把通知书拿给他妈看,她看了一眼就扔一边说“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

  姜文说:“我不知道怎么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电影里如鱼得水,不拍电影的时候,回到现实,面对的依然是跟十几岁的时候一样的困境。”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话说太多显得俗,但理始终是这么个理。

  英国心理学家奥利佛·詹姆斯已经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里说过,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自己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0-6岁这个阶段的经历影响的。

  “你知道我多难吗?”

  曾经的一位组员WP对我说,哪怕现在已经做了父亲,还是很难摆脱过去的阴影。

  WP的父母都是老师,在那个年代,双职工父母在小城里待遇算是不错,但偏偏父母尤其喜欢向WP诉苦。

  “养你不容易,你考那么差对得起我们?”

  “挣钱很辛苦,别动不动就跟我们要钱。”

  “要不是生了你,家里不至于那么拮据。”

  这些话,几乎是伴随着WP成长的。他说: “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累赘,欠他们太多了。”

  正是带着这种负罪感,WP高中就开始打零工,进入大学之后连生活费都不再向父母过问。就是这种被父母”培养“出来的愧疚感,让他比同龄人更加独立,因为他不想辜负父母的付出。

  但即便这样努力,他依然逃不开父母对他的伤害。

  大三那年,因为忙于实习,WP没能如愿抢到春运回家的火车票。父亲在给他买了一张机票之后反复打电话强调,这可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啊,你都快毕业了,还不知道为家里打算。

  就是这句话,WP那年没有回家过年。他说,那张机票撑死是父亲工资五分之一,他们的把戏他已经受够了。

  大学毕业后,WP没有再回到家乡。毕业第二年,父亲曾经拿着60W的存折来城市探望,希望能够为他提供一笔买房资金。WP说,我一分钱都没有拿,我欠不起他们更多了。

  谁知返乡后的父亲打电话来说,既然你有钱自己买房,那到时能不能写上我的名字。随后解释道,要不是有我们,能有你今天吗?

  在这通电话之后,WP整整一年没和家里联系。直到母亲出面,局面才有所缓和。

  如今WP和父母的关系,就是过年见一面那么简单。那些藏在暗中的刺,WP没有多说。他只是说,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太过懂事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

  ”我现在对儿子没有这些要求,我不想让他活在'我们为他牺牲了很多'的阴影中“,他说。

  “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在以上讲到的几种父母典型PUA话术里,最终的落点都可以收尾在 “为你好”这三个字上。

  “为你好”其实是属于权威者的说辞,它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属性。若有反击,那就是你不识好歹。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所谓“为你好”,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的幻象,其实它潜藏着两层极端“暗黑”的含义。

  1. 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我做啥都绝对正确。2.我牺牲那么多都是为了你,你还不领情,忘恩负义。

  站在制高点,以权威者的姿态,肯定自己,否定他人。这跟咱们熟知的情感PUA套路一毛一样,稳固自身权力的同时,只为了你能归顺于我。

  《小欢喜》里扮演英子妈妈的小陶虹,为了能让英子考上好大学,她果断辞职,牺牲自己,只为有更多时间照顾女儿的学习的和生活。

  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个好妈妈的标配,但这份“爱”有多沉呢?

  她为孩子定制高营养食谱,剥夺孩子对其他食物的喜好。她为孩子精确安排生活里的每一分钟,连书房都要安排成透明柜台,只为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掌握之下。

  她把孩子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做成动态图,就像企业考核KPI一样,生怕孩子掉了一丁点儿的链子。

  结果呢?她的极端控制最后逼到患上抑郁症的英子决定跳海。

  在紧要关头这个时候,妈妈依然不依不饶地说:“妈妈这都是为你好啊!”

  英子答:“可你想过,我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吗?”

  没有,妈妈一直活在自以为是的“爱”里,无所谓尊重,无所谓信任,更无所谓平等。

  所谓的“为你好”,不过是在以自己认为的正确方式付出。至于这个“好”,是不是真的好,是不是真的适合别人,对不起,不在我的考虑范畴。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里写过一段话: 爱不光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它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所谓合理,是一种判断,不能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

  如何去爱,是所有父母都需要学习的一课。如果任由自己行使“绝对正确”的权力,那结局很有可能走向两条路径,要么父母与子女渐行渐远,要么子女被PUA的逻辑说服,继续以这样的方式去“爱”自己的下一代。

【责任编辑:卢丽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