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爱尚银川>爱尚幻灯

这部和银川有关的时代好剧,你看了?

时间:2021-06-21 11:25:11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6月20日上午,脱贫攻坚主题话剧《情系贺兰》创作座谈会在银川举行,《情系贺兰》主创团队代表、我区文艺评论家齐聚一堂,进一步讨论《情系贺兰》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贴近生活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时代好剧。”座谈会上,银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杨志云的这句话得到会场很多人的认同。6月16日起在银川剧院上演的《情系贺兰》,收获了众多好评。

  杨志云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实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事件。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建设者、见证者,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情系贺兰》贴近宁夏扶贫工作实际,贴近闽宁镇普通群众生活,与时俱进,通过扶贫故事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拓奋进的时代精神。

  杨志云说,这部话剧并没有单纯地成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而是通过运用丰富的艺术语言,以情动人。本剧设置诸多冲突,如下山和反对下山、怠工和复工、降温霜冻和丰收等,反映了扶贫过程的艰难。剧中郭闽兰这个角色是母亲,是妻子,但她同时又是矢志不渝带领西海固群众摆脱贫困的共产党员。“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闽、宁两地人民虽山海相隔,但是志向相同。正是这份深情打动了剧中人,也感动了观众。

  为时代立传

  “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的心始终是紧张的、激荡的、热切的,因为剧中演绎的故事就是我身边的真实生活。尤其是剧终时,33岁的郭闽兰病逝,当奶奶呼喊着‘闽兰,咱们回家了’的时候,更是催人泪下,点燃了现场。”银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富宝觉得,这部戏的成功,首先是主创人员能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取材真实。剧中迟子仪的扮演者张晞临很赞同这句话。他说,为真实再现脱贫攻坚的场景,创作团队数次赴固原六盘山、黑窑洞和西吉县,吴忠红堡寺,银川永宁县闽宁镇等地进行采风访谈、体验生活。

  “脱贫攻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壮举。”张富宝说,2020年11月16日,西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宁夏9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告别绝对贫困。对于如此重大的历史变迁,需要以文艺作品记录、呈现、总结、歌颂。正因为如此,《情系贺兰》所做的,其实就是“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筑魂”。

  情动人心

  《情系贺兰》中的情是什么情?情在何处?银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邹慧萍说,自己在观看过程中几次落泪。她说这份情,是福建帮助宁夏南部山区脱贫致富过程中,两地人们结下的深厚感情。

  邹慧萍特别感动的是,福建赴宁扶贫干部郭闽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她时刻不忘扶贫任务,把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当作毕生追求的事业,不惜拖着重病之躯亲自下田劳动,最后积劳成疾,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从郭闽兰身上我们看到了广大扶贫战线上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看到了他们不忘初心、不负使命、顽强拼搏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党员干部走在前、做表率的实际行动,他们践行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脱贫攻坚精神实质和内涵。

  张富宝说,这种情不是单一的、扁平化的,而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这些情不仅超越了私人与小我,更是闽、宁两地同胞与山海之间的情;不仅有苦情、悲情,也有欢情、乐情;不仅是爱情、亲情、友情,还是故乡情、土地情与家国情。”

  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团长阿木古郎说:“这部剧,是宁夏人民对于福建人民的一份感恩之情,我们会将这部剧带到福建,也会将宁夏人民的感恩,带给福建。”

  记者手记

  震撼人心的话剧作品

  座谈会上,主创人员看上去有些疲惫。主演张晞临说,前一晚演出结束后,他们还一起讨论、修改作品,“就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张晞临说,在他看来,这部戏是一部好看的“硬戏”。而这背后,是演员们深入南部山区扎实的采风,不知疲倦的思考、修改。

  说起这部剧给银川人带来了什么,银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苏涛提到一个细节:“这几天有不少银川人在谈论《情系贺兰》,甚至走在大街上,无意中也会听到市民讨论的声音。”苏涛说,话剧在银川还比较小众,这部剧的上演可以对话剧起到一次很好的宣传和推进作用。“话剧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等形式,观众和演员是面对面的,甚至是可以触摸到的。观众的心情跟着演员的感情起伏,这种感觉是很直接,很能震撼心灵的。”

  邹慧萍也有同感。“观看的时候,有几个地方,我情不自禁地想站起来,表达我的敬意。环顾整个剧场,观众们在静静地聆听、观看,没有任何嘈杂之声。”邹慧萍说,在话剧的末尾,当饰演郭闽兰的演员怀抱鲜花出现在剧场中心,观众掌声雷动。“我们应该感谢艺术家的艰辛付出,感谢他们给银川人带来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话剧作品。”

  记者 刘旭卓

【责任编辑:卢丽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