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银川新闻网!
新闻监督(举报) 0951-5921733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爱尚银川>爱尚吃

腊八:用一碗暖暖的粥期待团圆

时间:2021-01-18 16:38:55来源:银川新闻网
分享到:

  再过两天就是腊八了,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去人们从这天开始,就要为过大年忙活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年是团圆的日子,而腊八就是期待团圆的开始。

  腊八的来历

  一岁之末为“腊”。而为什么称作“腊月”,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钟亚军解释,在古代,腊月和祭祀有关,是祭祀之月,而腊祭当日则被称为“腊日”。

  钟亚军说,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意在祈求丰收和吉祥。“腊月里有很多重要的日子,其中最早的就是腊八节。”钟亚军说,汉代以前,祭祀虽然在腊月,但没有固定日子,有时在月初,有时则到了月末。到了汉代,则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中说:“汉以戌日为腊。”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第八天。后来由于佛教介入,从南北朝开始,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之后成为习俗。

  腊八有熬腊八粥、腌腊八蒜的习俗,如今,银川的一些城市人家,还是会在这一天熬一锅腊八粥,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吃上一小碗。而这腊八粥,各地,甚至各家的口味都有一些差异。老家在灵武的张世义记得家里老人说过,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里面要有七种食材,不过家里一般有什么就放什么,多以谷类、豆类和果仁为主。腊八这一天,熬一锅黏稠的粥,先盛一碗放在已故亲人的相片前,以表祭奠,剩下的全家人吃,而且这天只吃腊八粥。

  至于腊八这天腌腊八蒜的习俗,钟亚军介绍,过去是用年底收上来的粮食酿醋,再用新醋腌腊八蒜。说明人们顺应自然生活,并把生活过得颇有仪式感。因为“蒜”和“算”同音,过去做生意的人,也会在腊八结算一年的收支,借的钱也要“腊八算”。

  每年那碗腊八粥

  今年80岁的鲍秀兰家住贺兰县太阳城小区,每年到了腊八节这天,她都会熬上一锅腊八粥,喊来儿子女儿孙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腊八粥。

  “从我记事起,腊八这天,母亲总会熬一锅腊八粥,所以就一直做到现在。”鲍秀兰一直记着她七八岁时,看母亲熬腊八粥的一幕,点一盏香油灯,把豆子、玉米、高粱等很多食材都放进去,然后用水泡一晚,到了第二天早上,烧火熬腊八粥的时候,再加入土豆,用面捏成的小粮食屯子等食材,熬一大锅,一家人能吃一两天。

  鲍秀兰说,那时候食物短缺,所以熬腊八粥的时候,有啥就放啥,就是“一锅乱炖”,熬腊八粥是当时很好的饭食了,所以过去每到这天,她都会特别期待。

  除了熬腊八粥,腊八这天,还有一些习俗。鲍秀兰说,过去麦子碾完之后,要“扬场”,利用自然风将麦壳和麦子分离,所以在腊八这天吃饭的时候,家家会敞开院门,让风吹进自家院子,期待明年“扬场”的时候风大,寓意五谷丰登。还有一个习俗,过去腊八节前一天,家家户户要在门外放一盆水,等水冻成冰之后,再敲碎了吃,据说这冰块很神奇,吃一块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过了腊八就是年

  每年的腊八节,鲍秀兰的孙女陈晓萌总会来到奶奶家里,吃上一碗腊八粥。1月15日,记者跟随她到她奶奶家时,她顺道给奶奶带了几个油饼子,30岁的陈晓萌说,她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啥时候都想着奶奶,就像奶奶每年熬腊八粥时想着她一样。

  “可能现在很多的八零后九零后都不再吃腊八粥了,但我从小到大都吃奶奶做的腊八粥,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她每年都会做,做好了就喊我们过去吃,我都习惯了。”陈晓萌说,她和奶奶一起生活了20年,直到自己出嫁才离开奶奶,所以很多生活习惯、口味,都跟着奶奶。“就算是熬一大锅的腊八粥,奶奶熬出来的,就是和别人熬出来的不一样。”她笑着说。

  说到腊八节,自然会说到过年,而说到过年,陈晓萌的情绪却一下子变得低落,眼泪唰地一下子流了出来。“以前这个时候,爷爷会叫我过去喝碗粥,现在他不在了,奶奶腿疼的毛病又犯了……”陈晓萌难过地说,她习惯了每一个年都有爷爷在身边的日子,小时候爷爷总会给她哼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去年爷爷过世之后,她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年不完整了。

  “现在过腊八节,我偶尔也会学着奶奶的样子,给孩子熬点粥,也算有个过节的仪式感。”陈晓萌说,即使现在不会每年都熬,但对她来说,腊八节还是很期待的一天,因为从这天开始,人就想着快要过年了。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过年不像过去那么讲究了,但在她心里,一家人期待团团圆圆,这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记者 刘旭卓

【责任编辑:卢丽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手机版 |本站支持IPv6访问 总访问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412017000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宁)字第056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10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216号

ICP许可证号:宁ICP备12000087号